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 但是怎么修补,也不过在太祖皇帝框架之中转悠而已。 而今杨鼎的建议,其实是重塑大明粮食运输体系。即便不推行一条鞭法,大明原本的赋税按照这个本分运行,也是大省民力的事情。 而且极大的加强了中枢的控制力。 朱祁镇打赢瓦刺之战,主要靠的是盐税,茶税,海关税。但是对真正控制的田税并不多。 并不是田税不重要,田税与附加在田税上面的徭役,才是大明最大的财富。 只是,朱祁镇以海运代替漕运,真正运送到北京的,也不超过八百万石,即便是大明赋税而今超过了五千万石,真正运送到京师的也不过一千万石而已。 剩下的都在什么地方? 要么折银,就好像户部每年给宫中的一百万金花银,就是江南粮税折银的。 另外就是按照这一张大网分布在大明的各个节点之上的。 当然了,以大明现在的管理能力,对这些节点的管理,根本就是失控的。这就是大明财政体系之上的先天顽疾。 所以满清入关之后,对财政上做出的改革之一,就是所有款项折银之后,除却留存部分之外,一律支京。 这才让满清的中枢权力大增。 朱祁镇也明白这一点。 不过,他也明白,这个时代粮食运输难度。满清是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出这样的操作。 朱祁镇觉得国家储备粮仓,不需要集中在北京,也不可能。 杨鼎所列出的仓库,总体上是沿着运河一线,与长江一线了布置。 通过陆路与水陆便于运输粮食。出了事情也编入支粮。 而且通过这样的整顿,朝廷控制在手中的粮食也就足够多了,不再是京仓两千万石了。 朱祁镇自然批准了杨鼎的奏折。 这些仓库都在陆陆续续的修建之中,至于仓库的管理与地方上怎么分权,什么的还需要慢慢的磨合,但是总体主旨,不会改变的。 粮食问题,朱祁镇正在解决。 银元的问题,朱祁镇也不得不面对。 特别是今年银荒暗涌,虽然已经开始平息了。但是依然让朱祁镇感动心焦。 刘定之的办法,都是治标之法,甚至连治标之法都不算,可以说是权宜之计。而银荒,或者说钱荒,从唐宋以来,不知道有过多少次。 甚至宋代的交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为了解决钱荒问题的办法,只是弄砸了。 所以,朱祁镇对这种原始的银行业很是感兴趣。或许朝廷发行纸钞,是不可能了。但是弄出类似银票一样的交易凭证,或许能缓解一下钱荒。 朱祁镇默默的敲着汪岳的资料。一时间陷入沉思,不知道对汪岳的所做所为,要不要插手? 是任下面自由发展,还是出手弄一个国家银行? 这个时候,怀恩悄然而来,说道:“冼驸马求见。” 怀恩也是很有眼色的,朱祁镇要见人自然有见不完的人,一般官员回京述职,登上好几天,才能见皇帝一面。 唯有六部枢密院内阁这些大臣,才有越次求见的资格。按理上冼景一个驸马而已,是没有这个待遇的。 但是朱祁镇对冼景另眼相看,身边的人都看得出来。怀恩自然也不敢做恶人。 朱祁镇说道:“让他来吧。” 冼景来了之后,立即行礼就不用说了。 朱祁镇让他坐下来,说道:“有什么事情?” 冼景说道:“陛下。” 朱祁镇瞄了他一眼,说道:“叫父皇。” 冼景声音之中微微有一丝颤抖,说道:“是,父皇。小婿今日前来,是有两件事情禀报,第一件事情就是佛山铁厂股本已经找齐,小婿预计在明年开春之后,就南下佛山。” 朱祁镇说道:“和重庆一起去吧。” 冼景大喜过望,说道:“多谢父皇。” 一般公主都在京师,驸马类似于入赘。而朱祁镇让重庆公主跟着冼景南下佛山,其中态度,就再明白不过了。 朱祁镇作为父亲,固然是想给女儿撑腰。让女儿在家里成为一家之主,但是幸福从来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 在儒家的这种价值观之中,与后世女权来衡量,固然朱祁镇能为重庆公主做主,但是重庆公主就真幸福吗? 想来,重庆公主毕竟是公主,冼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怠慢。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