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郑国就参加了此次盟会,重新回到齐国的阵营之中。
那么,陈国是通过什么样的“关系网”拉拢过来的呢?
先看两句《左传》庄公二十五年传的记载:“二十五年,春,陈女叔来聘,始结陈好也。嘉之,故不名”。到了冬天,“冬,公子友如陈”。这是前年,公元前669年,春天,陈国的大夫女叔“来聘”,就是古代想娶那家的女孩来送聘礼提亲。冬天的时候,公子友(季友)到陈国去回礼。
为什么陈国会向鲁国提亲?这里面还要提到这个重要的人物季友,《史记》中记载:“季友母陈女,故亡在陈”。季友的母亲是陈国国君的女儿,后来,发生“鲁难”的时候,他就是逃到了陈国避难。所以,季友和陈国政府的关系是非常好的,他在其中起到了调节鲁、陈两国的关系的作用,消除了之前的误会。
鲁国采取什么方法消除陈宣公的怨恨呢?当初,陈宣公不就是因为公子结把他的新娘扔在半道而生气嘛,那么,我嫁给你一个新的女人,鲁国的女人不比卫国差,不仅知书达礼,皮肤还白皙,陈宣公就乐了,所以,陈国大夫女叔在公元前669年来送聘礼。
陈、鲁两国关系的升华倒还不是因为“女人”,而是当时鲁庄公的弟弟季友和陈国的相国原仲成了极好的朋友,贤者之间结交是很深的。《左传》二十七年传中有特地的记载:“‘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非礼也。原仲,季友之旧也”。秋天的时候,陈国的原仲去世了,季友私自跑到陈国奔丧,原本这种行为在当时是不合礼仪的,季友却能冒着这样的“非礼”去奔丧,可见两人的关系,也可见经过误会以后,陈鲁两国关系的亲密程度。
现在把话题说回来,管仲早已经把鲁国紧紧地拿下了,齐国和鲁国是紧密的亲戚,而陈国和鲁国的关系既然那么要好,不如就叫鲁国从中调解,况且齐国和陈国并不是什么大过节,只是有点小矛盾,也不至于去动武力来解决。所以,鲁庄公就好言跟陈宣公说,齐国现在很强大,况且很“仁义”,最好别和他作对,没有什么好处的。
陈宣公很“识时务”,他当时已经执政26年了,人有点老了,就害怕战争会威胁他的地位,从他为了一个女人而杀掉自己的太子,剿灭太子的党羽就可以知道陈宣公的年老昏庸,必然也胆小。于是,重新回到齐国的怀抱,靠着“大山”能安心地抱着女人睡觉。
幽地会盟
齐国在公元前680年第一次宣布对中原的称霸,13年后在幽的盟会再次确立齐国的霸主地位。原本失去的西面局势,经过一番努力和等待之后,终于重新收了回来,齐国就像一个巨人一样站立了起来,影子向前方延伸。
由此,我们领悟到了,虽然暂时会痛苦地失去某些东西,但只要努力,不放弃,暂时失去的东西还会重新拿回来。痛苦是短暂,胜利是永久的。这就是管仲用了十年的时间展现出来的一个信念,从公元前677年到公元前667年,整整谋划了十年。
在幽的这次会盟之后,整个中原地区已经感受到齐国的力量再次席卷过来,已经以牢不可破之势控制住中原的局势,人们看到了三个大国紧密连成一条线之后的威力。原本不理解齐国为什么要放弃的人们,开始明白管仲当初为什么要先解决鲁国问题,也看到了鲁国在整个霸业中起到的作用—— 一颗不可或缺的定棋。
这个时候,身在洛阳的周王室也感受到了这股席卷整个中原地区的势头,周惠王就想借助它来帮助自己解决那个一直让他头疼的问题——卫国。于是,他先给齐桓公送了一份贺礼。
公元前677年,《左传》中记载:“王使召伯廖赐齐侯命”。就是正式封齐桓公为管理几乎整个周王朝秩序的长官,当时称为侯伯,或者说九州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