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8部分 (1 / 4)

,自古谋一时者谋国,谋千古者谋民,新政军政分离,正是要大唐从此可有士族、氏族而非世族,李小姐的弊端,本后倒想知道是甚么,莫不是裁撤冗员,世家子弟卸甲归田,让李小姐不满?李小姐以世家代替天下百姓,不觉荒唐过甚?此种说法,对大唐旧制弊端视而不见,何异于掩耳盗铃,若李小姐能说出军政分离的弊端,本后自然拜服。此其一。”武媚娘话锋一转,“至于说本后因劝谏陛下做了太子妃,则大谬不然。本后尽心侍奉陛下六年,‘夫’字较天还出个头。夫为妻纲,陛下亦是浓情之人,觉本后才德兼备,可堪母仪天下重任,方立为皇后。区区劝谏那是御史所作,本后不涉国政,李小姐所言大是无稽之谈。”一席话语气平静,却辛辣非常,含元殿一片安静,李子衿瞬间面色通红。

武媚娘仿佛还没有过瘾,继续方才的争辩,“军政分离,军不乱政,政不糜军,各司其职,无慑乱之病,无坑壑一气,却有相互监督防范之威,法令一统,令行禁止,有罪可重罚,有功可激赏,公正严明,如此将军能发挥他的军事才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当可奋勇立功,个个避罪求赏;士子官员不惧强。暴,朝野形成浩然正气,则国家不怒自威。我汉人自古坚韧,若元气养成,则必将啸傲天地!”

“好哩!”萧淑然娇声叫道,“姐姐之言,淑然虽不是很懂,但淑然知道,军人打仗是不能受到瞎指挥的,文臣治国也不能受到武夫的兵锋威胁,双方要在一个皇帝的治理下,文武张弛有道,方能国之大兴。”

峰回路转,王灼华没想到如此突然变化,武媚娘的一番话竟将李子衿的激烈对峙瞬间就融会在了一种壮怀激烈的誓言中,此时王灼华无奈站出来,平静的道:“娘娘所言甚是,不过子衿话也是有道理的,一言兴国一言亡国,稍有差池,国有大变,永无宁日。大唐如今政事大变,听闻我父所言,我大唐将军对外屡战屡胜,灭国屠城视同寻常,从统帅到士兵个个气焰滔天,浮躁只当天下再无一人能敌,越是如此,灼华以为,越要谨慎,利器可伤人亦可伤己,如此利害冲突,方告知陛下,时下而论,若引得武夫雄心勃勃,军队势大,乱了平衡之道,朝野动荡,武夫当国,若有战事,只怕皇帝指挥不了一意孤行在外将军,战术尚可,若是大的战略和皇帝相差极大甚至违背,到底是听谁的?此有亡国乱政之危。正如娘娘所言,圣贤治国,文武互相要监督,如今大唐将军的权利太大,士人势弱,民心只怕要化作虎狼。不能循旧制风俗,安心旧习,此固然有民心可用,可一旦直至征伐,再强大的国家也会走向灭亡,如今的国政在灼华看来,便有违万古之道,不求自安而求自乱,。”

武媚娘心下明白,这又是一个开始,从容微笑道:“灼华妹妹果不愧是饱学之士,却何以出此世俗之言?民心思变,若安于现状,那我等现在还居于山林之中,茹毛饮血呢。妹妹当知因地制宜,我大唐国力正在上升期,民风彪悍,正是奋发向上,激变生强,进而咆哮世间之时。治国,怎能因循守旧。创新的人生,守旧的人亡。至于武人当国,更不必担心,大唐科举日渐扩大,自会造就一批士族,这些思想新潮,满腔热血的青年,由他们主政,昂扬士子,一杆大笔写就世间千秋,何逊马上健儿?”

“非也。”崔惊鸿起身淡淡的笑道:“灼华之意,一旦军政分离,烽烟将起,将在外不听君命,这些不读诗礼的武人若有逆心,必有亡国之危。不知到时作何应对?”崔惊鸿巧妙的将守旧创新的话题,引到谁也难以承担武人叛国的责任上,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再详尽的回答也不会有漏洞的。

武媚娘却轻声笑道:“若真有如此利害冲突,大唐有七大宰相组建内阁,为宰相者可谓人杰,法令可得当,可迅速平息叛乱。短暂叛乱不可能是国家大规模内乱,根本不会导致国家战力瘫痪。更何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