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部分 (4 / 5)

弗吉尼亚伍尔芙为代表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就不算进入英国文学界的圈子,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

从1906年起,弗吉尼亚的兄弟在剑桥结识的朋友们不断来家聚会,逐渐形成了一个文艺和学术的中心,也就是著名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

这里面包括了当时文化界的大批精英。

其核心成员有:作家伦纳德伍尔芙,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文学批评家德斯蒙德麦卡锡,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画家邓肯格兰特,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作家福斯特等。

除此之外,哲学家罗素、诗人艾略特、乔伊斯、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和奥尔都斯赫胥黎也与布卢姆斯伯里团体过从甚密。

就以那位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例,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这些人是英国真正的精英人物。

徐至摩对这个精英圈子向往已久,但没有人引荐,根本就进不去,所以他对这次聚会格外的重视,他觉得自己终于进入了英国文化界的核心圈子。

这让他有一种被重视和尊重的感觉。

他来到伦敦菲茨罗伊广场29号,才知道这是美国诗人托马斯艾略特的诗歌朗诵会,参与的都是英国诗歌界的翘楚人物,其中大多是象征派诗人。

艾略特朗诵的诗歌叫做《荒原》。

这首诗作不是艾略特第一次当场朗诵了,他写了有几个月的时间,期间反复的修改,也听取了其他诗人的建议,在英国诗歌界已经相当出名。

这一次是他的最终稿。

诗歌朗诵会非常成功,在座的诗人或者学者都很振奋,觉得这是一首象征主义的杰作,是非常了不起的诗歌。

徐至摩也跟着鼓掌,对这首诗作大加赞赏。

这时候,艾略特找到了他,拿着一本薄薄的诗集。

“我写作《荒原》的主要灵感来自于这本诗集,我打听过这位诗人,据说是来自中国,徐先生也是从中国来,不知道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这位诗人。”艾略特亲切的说道。

徐至摩取过诗集,看着封面上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就是《一代人》。

第一百二十八章 诗歌的艺术

徐至摩翻开诗集,看到第一首诗,就确认了这是林子轩的诗集无疑。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诗虽然简短,却意味深长,而且在国内流传很广。

鲁讯曾经对这首诗作做过解读,这是一代人在黑暗中顽强的跋涉前行,对于国家未来命运执着的追寻。

国内不少青年都把这首诗作当成自己的追求,要打破黑暗的世界,让光明投射进来。

即便是身在英国伦敦,徐至摩也听过这首诗,更何况他对林子轩并不陌生。

不说他们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渡过的两年室友时光,就是在伦敦,每当有国内的留学生来到伦敦,大家谈论起国内文学的现状,林子轩总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有关林子轩的传闻非常多。

有赞赏者认为他代表着新文学的一种方向,不同于鲁讯和胡拾,而是另辟蹊径,有自己的道路和风格,是名副其实的“新文学三杰”。

有鄙视者认为他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是混迹在新文学队伍中的蛀虫,是上海滩旧派文学的维护者,完全就是欺世盗名之辈。

无论是赞赏还是鄙视,都说明了林子轩在国内文坛的影响力。

这是徐至摩以前的观点。

今天他看到这本诗集,突然发现林子轩的影响已经突破了国内,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