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防守江阴,自己却依然带领着大部分军队留在靖江。
此时江南各地先后乱起,苏松常各府都有义民反清,而江南八旗兵的主力一半镇守在南京,另一半则在杭州,面对汹涌而起的抗清浪潮,驻扎在南京的满清豫亲王多铎调派兵力镇压各处叛乱。可是偌大的江南,仅凭多铎手中的兵力根本无法兼顾,只得下令集中主力沿着运河先平定苏州的叛乱,确保运河一线不失。至于偏僻的江阴等地,就由地方官吏自行镇压。
此时多铎手中的八旗兵主力尚有近两万人,可是江南夏天炎热的天气已经使得这些无敌的勇士怨声载道,整日的呆在屋中尚且汗流浃背有不少勇士中暑,更不用说再出兵前去镇压叛乱了。没奈何,多铎只能把刘良佐放了出去,派他去镇压各地的叛乱。
自从攻下南京之后,多铎着手整编了二十多万投降的绿营兵,裁撤老弱,并把各将领派往各处镇守。然而对于在降军中威望卓着的刘良佐李本深等人却加以提防,牢牢按在南京控制在自己手中。
刘良佐原是南明四镇军阀之一,手中原来掌控着数万军队,李本深是高杰的外甥,高杰死后其部下各将以李本深为尊。随着对各部降军的整编,刘良佐二人已经失去了掌控军队的权力,拿刘良佐来说,其掌握的军队仅剩三千多人。现在随着战事的吃紧,多铎不得不把刘良佐派出去了。
刘良佐带兵从南京出发,急行军先是赶到丹阳,镇压了丹阳的暴乱,复又赶到金坛,剿杀了金坛数千义民,于闰六月十五日到达常州府,和常州知府宗灏会合。
而此时的宗灏正焦头烂额,宗灏是崇祯十六年进士,做官不到两年因投降满清而得任常州知府,这让宗灏对满清感恩戴德。当江阴暴乱的消息传来时,宗灏立刻便派出三百士兵赶往江阴镇压,谁知道派出的军队却被歼灭。宗灏大怒之余,继续调集军队,然而他只是一个知府,又哪里有调兵之权?常州城内尚有千余绿营兵,可是要确保州城不失,又如何能轻易派出,正没奈何时,刘良佐带领大兵前来,让宗灏大喜过望。(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二章 刘良佐
刘良佐率部到达常州府后,稍作休整,补充粮草器械,收编了常州府其他杂牌绿营兵,兵力达到五千人,向江阴开发,于闰六月二十一日抵达江阴城西南秦望山,击溃了盘踞在附近的数千义民,继续向江阴进发。
随着手下投奔的义民越来越多,江阴典史陈明遇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他原来只是一个小小典史,从小吏升迁而来,若论对政务庶事的处理,他自问熟稔的很,可是对领兵打仗就非常外行了。好在江阴城内人心尚齐,在训导冯厚敦、都司周瑞珑,兵备曾化龙等人的协助下,一切尚井井有条。可是每日里都有义民入城,现在城中义民百姓加起来已近十万之多,手下乡兵杂七杂八加起来也有两三万,可是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好在靖江的崇明军刘将军派了一千军队入城,这让陈明遇的底气足了许多。可是不知为何,靖江的刘肇基本人却不肯入江阴城,其属下的大半军队还留在靖江,这让陈明遇隐隐有些不安,难道是刘肇基不看好江阴不成?
陈明遇自问不是帅才,若是刘肇基肯入江阴的话,他肯定会把首领的位置拱手相让。
不行,局面越来越复杂,我得找人帮我才行,这一刻,陈明遇突然想起一个人来,上一任江阴典史阎应元。
阎应元是上一任的江阴典史,武艺超群,尤擅射箭,因功被弘光朝廷升为广东韶州英德县主簿,阎应元却没有往广东赴任,而是赋闲在江阴乡下家中。若是有阎典史助我,大事可成!陈明遇暗道,然而还未等他派人前去邀请阎应元入城,却突闻清兵再次前来的消息。
闰六月二十一日,刘良佐带领大军五千余人兵临江阴城下,江阴城中的义军出城攻击立足未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