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测试,他们都做了。
最后,中国科学家不但证明了这块月岩属美国阿波罗17号飞船登月时采集的高钛月海玄武岩样品,指出了美国专家对它的具体编号,分析出其主要矿物含量为:辉石55%、斜长石%、钛铁矿24%,还确认了这块石头所在的地方是不是有阳光的照射。在此后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科学家发表了12篇论文,详细的分析结果得到了美国专家学者的确认和钦佩。
“美国人赠送月岩样品,其实也是在探测我们的测试能力和研究水平,虽然这话没有明说,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是让美国人很信服。”欧阳自远说。
中国探月两起两落(2)
事实上,中国学者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就对月球的空间环境、地形地貌、矿物类型、地层划分、火山与岩浆活动、大地构造、撞击坑的分布与年龄、月球与地月系统的起源与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综合分析研究,并一直跟踪国际月球探测的研究进展,编写了《月质学研究进展》、《天体化学》等专著。
上个世纪70年代,国内有些单位曾提出过要不要搞深空探测,要不要搞载人航天。当时,政府考虑到中国是一个?济还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花费巨资到月球上去,最重要的还是解决目前老百姓的生计问题,发展航天高技术造福人民应当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宗旨。所以周恩来总理提出,头脑不要发热,“先把地球上的事办好”。从这一宗旨出发,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解决国民?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难点、热点问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通信卫星、气象卫星等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上,以加快振兴?济、造福人民的步伐。
但是作为站在科学前沿的科学家们并没有闲下来,探月的技术论证工作也一直没有偃旗息鼓。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研制,给中国探月方案孕育了最初的机遇。为了发射我国新型广播通信卫星,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研制提上了日程。1986年2月,这项任务作为“新三星一箭”(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资源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国家重大项目之一,列入了国家“七五”计划。在向国务院申报立项的报告中,火箭被正式命名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3月31日,国务院批准立项,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自此?开了帷幕。
1990年1月,日本发射了一颗小小的“飞天号”月球探测器,一跃而成世界上第三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时任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同志给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院长打电话,关切地询问:“研究院是否可以组织一下探月的论证”。随后,研究院安排了研究。不久,航空航天部也召开了探月专题讨论会,部署从技术上探讨探月的可行性。此时,发射通信卫星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正在研制中,首枚火箭的试验性发射不能直接发射用户的通信卫星,但是又不能空发一枚火箭,那么发射什么卫星呢?1991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提出研制一颗模拟星,模拟星没有通信卫星的具体功能,但重量、接口与以后要发射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基本一致。在论证时,技术人员发现火箭飞向月球的速度要求是11千米/秒左右,最低要求是千米/秒,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飞向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速度已?达到了千米/秒,速度差得不多。只要再增加一点速度,飞向月球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火箭的技术性能清楚了,大家很兴奋,他们琢磨着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金属物体,上面绘有中国国旗或地图,并取名为“探月一号”,然后用火箭送到月球上去。“探月一号”到达月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