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4部分 (1 / 5)

声令下,伴随着水手长粗暴的呵斥声,和鼓手轻敲起鼓面的号声,一分钟内,原先仅有两名领航员的冷清甲板上快速聚集了数十名熟练强悍的水手。

他们在拥挤的帆缆下,顶着细雨打湿全身,数分钟里,迅速敏捷的一百二十英尺高的桅杆侧支索上,配合着甲板上负责操作帆缆的同伴。将之前卷起来的竖帆,横帆,以及三角帆全部打开,并且按照事先要求,用斧头砍断原有用于迎接风暴的铁绳风帆,最后扔到地中海里,那是因为它们妨碍了其他帆的顺利张扬。

自此,整个舰队保留下来的31艘舰只最终能扬起饱满的风帆,保持着10节航速,一路披荆斩棘,快速驶向预定作战目的地,阿尔及尔海域。按照事先部署,顺风行驶的王国舰队在航行时排成整齐的三路行列,始终呈现梯形右,中,左各纵队。他们先后相互间隔3到5海里,左右相距为1至2海里。

漆黑的海面,惟有船只首尾依稀可见的多盏防风船灯,才能大致辨别自己坐船与战友舰只之间的相对距离外,所有舰必须严格遵守之前的航行部署,才能保证自己不掉队。倘若在白天,从半空俯视,三路纵队犹如离弦之箭,先后飞向同一目标区域。

右路分舰队担当前卫责任,突前走在整个舰队的最前列,它们由7艘战列舰,以及7艘护航舰组成,分舰队司令官纳尔逊将军乘坐在旗舰“勇士号”《一级战列舰》;中路分舰队落在前卫舰队队尾,有乌沙科夫司令官亲自指挥,共有10艘战列舰,以及3艘护航舰,旗舰为“摄政王”号《以及战列舰》;后卫分舰队航行于中路主力舰队的左翼尾部,共有2艘战列舰和2艘护航舰组成,它们只是作为预备队而存在,指挥官为卡尔斯上校,旗舰是二级战列舰,“马加拉”号。

安德鲁以及亚历山大一行人等本应待在后卫分舰队的“马加拉”号上,但那位摄政王殿下却以“摄政王”号必须有摄政王存在为理由,拒绝待在二级战列舰里,请求坐在乌沙科夫的旗舰上。安德鲁虽不懂海战,但他明白由4艘战舰组成的殿后分舰队,难以发挥战场上预备队的功效,乌沙科夫此举目的只是在于让自己的学生,卡尔斯上校竭力保护摄政王,亚历山大,以及苏沃洛夫等人的安全,不被交战双方激烈的战火所伤害。

一番交涉之后,乌沙科夫司令官勉强同意了摄政王等人的请求,但那仅仅是停留30个小时,在抵达目的地,也就是后天黎明时分之前,摄政王以及他的贵宾们,将统统被遣返回后卫分舰队的“马加拉”号上。对此,安德鲁欣然接受俄国人不客气的命令,因为作为战略统帅的他,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尽管偏离了风暴中心,但夹杂在整个舰队中间的“摄政王”号旗舰,同辽阔的地中海海面相比,显得是那么渺小,表现出弱不禁风的模样。帆船在汹涌澎湃的海浪里不住的上下颠簸,来回摇晃,宛如一叶浮萍在随波逐流,或是海神手中的随意抛起,接着自由下落的木偶一般。

倘若在平日,地中海上所有船只在路过“摄政王”号战列舰的船舷时,世人都需要仰视这类庞大的无敌战舰。作为18世纪后期建造的“摄政王”战列舰,它属于人类最杰出的发明之一,看似笨重,实则强大,是整个舰队中,体积最大的战船,航行起来轻快敏捷。舰上所有的桅帆啊安排的顺风易行。远远望去,“摄政王”号就像一座高耸出水面的木制建筑,拥有装饰华丽的船尾排列着三层镶金边的舷窗,看上去犹如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宏伟宫殿。

“摄政王”号战列舰原名“胜利号”,它原是英国地中海司令官亚当斯将军的旗舰,一艘1778年开始服役的老舰,只是作为战败国的礼物送给安德鲁。当西班牙海军接收该舰时,王国的海军军官由于感激摄政王的伟大功绩,而自发上书给海军大臣改为现在的名字,从舰头到舰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