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又转向正东。再过一里,便是一个浅谷。浅谷的北面是北崮山,南面是小红山,谷长约五里。过了这个浅谷,再往东就没有什么适合设伏之处了。
于是,孙策的埋伏就设在这里。孙策士兵共有七千。如果抽出去用于埋伏的士兵多了,剩下的士兵就少。剩下的士兵如果太不像七千人。就非常容易被追击的建业守军识破,不来追赶了。因而,孙策就抽了两千精锐设伏。剩下五千士兵慢慢撤离。那两千士兵说是精锐,其实就是最初周瑜招募那兵。因为时间最久,所以最靠得住。
孙策那边先一步出发了。剩下的五千士兵大张旗鼓,慢慢腾腾地拔营。时不时地爆发出一片哭声,就相当于打广告:我在这里。
然后,建业城听到了他们的广告,打开了东南北门,士兵自三道城门涌出。
……
东门出来的,有六千士兵。六千士兵又分为两起。甲丙两队往正东偏北的方向,直插十里沿湖斜路。另外四千士兵,则直接往孙策营地的老位置前进。
根据移动靶原理,实际上当田军到达的时候,孙策的五千士兵也正好到达十里沿湖斜路。因而甲丙两队将与五千孙军交战。而另外四千士兵到达孙军原来营地的时候,那里应该已经没有人了。于是,他们将继续前进,自湖泊的南面绕过去,到达小红山的南面。然后翻过小红山,对于可能存在的孙军伏兵,实施打击。
北门出来的四千士兵,出城之后,沿长江江岸往东北而行,至幕府山的北面。幕府山山脉,最高的劳山山峰,高度也只有六十丈,是一座非常小的山脉。他们将翻越幕府山,到达北崮山。从北崮山可能有的伏兵的身后,实施打击。
南门出来的四千士兵,出城之后拐向东面。他们并没有交战的任务,而是直插曲阿。
太史慈、于禁,分别率领甲队和丙队。其余各队,都由千夫长指挥。
……
孙策的计策拿出来之后,除了周瑜,其余将领都觉得挺妙。很多天都没有打仗了,人人都憋了一股劲。建业城太卑鄙了,就这么躲在城里,靠弓箭射人,都不敢出来单打独斗。怎么骂都不出城。好了,这下好了。有孙策的计谋,建业城的薛礼总该出来了吧。因而,将领们普遍都对晚上的战斗充满了期望。
周瑜事后也想了想孙策的这个计谋。周瑜吃不准建业的薛礼到底会不会出城追赶。不过,周瑜也认为,薛礼不出城则罢,孙策这边无非就是白忙活一场;薛礼一旦出城,多半是跑不掉的了。
周瑜、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六将都在军中。伏兵仅孙策一人带队。军中弄了个空棺,代替孙策的位置。晚饭吃过。天色暗了下来,夜幕降临了。孙军全体出动,向东撤退。
走在最前面的,是仪仗队。当然,这是士兵们临时客串的仪仗队。主将死了,总是有些排场的。走几步,哭一声;行几程,洒纸钱,都有讲究。
约两里,到了湖边。拐向东北,继续前进。边走边为莫须有的亡灵超度。
这一段斜道共有十里。之后,向东一里便进入埋伏的所在。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在这段斜道将要走完的时候,被建业薛礼军追到。然后装作逃跑,建业薛礼军追击之中必不防备。然后由孙策掌握时机,在合适的时候突然杀出。大队再返身冲杀。那样一来,必获全胜。
很顺利,就在十里斜道走到八里的时候,周瑜听到了建业城方向传来的脚步声。此时,周瑜等将按照举哀的排场规矩,走在队伍的前端。又因为此行并非举哀,而是作战。队伍过长,将不利于指挥。于是,就弄了个十人一排。队伍不长,只绵延一里。只到脚步声之后,周瑜下令,让将领们回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