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部分 (4 / 4)

,梁裕的下巴微微一点,操着尖细的公鸭嗓向冯虞问道:“方才这对子是你做的?小小年纪却也有些见识。”

听着梁裕的北地口音,冯虞居然有些激动起来。这就是明朝的官话?除了保留着古汉语的去声,没有儿字音,其他的倒和后世的普通话没多大差别了。于是冯虞也试着以普通话应答。“是。小子游戏之作,让公公见笑了。”

听着冯虞中规中距的官话发音,梁裕更觉稀奇。要知道,明代闽粤两地方言音调与官话差异极大,那会儿又不曾兴起推广普通话运动,以至两地官员说起官话生涩拗口,常被北地官员戏称为“鸟语”。这梁裕到了福建之后,除了身边几个亲随,每日接触的都是叽里呱啦的福建官话,听得他头皮发麻。今日竟然遇到个能说标准官话的,一时竟是有些激动起来。

“嘿,咱家到福建几年,还没遇着一个能说好官话的闽人。你可是本地人?怎生称呼?”

“回公公话,小子是地地道道的福州人,家住杨桥巷,名冯虞,还未及冠不曾取字。先父行商,天南海北的客人也都遇到过,小子便胡乱学了些个。”

“哈哈,胡乱学便能到说到这个份上?只怕人后也花了不少心思吧。你家中做的什么营生?方才听你说‘先父’,难道你父已经过世?”

“小子家中原本做些日杂生意,家父前些日子染病身故,原先的生意也已是做不下去。如今家中只有老母、管家和……和养媳。”冯虞还是脸皮薄了些。“坐吃山空不是长久之策,老母、养媳不好抛头露面,家中生计只有小子一力承当了。今日本就想着出来琢磨些营生,到了山门口不自觉就进来了。”

梁裕听了这话,也跟着唏嘘了一会儿。突然有了个主意,这少年如此晓事,是本地人,官话说得又好,不如招来做个通译,本地人熟门熟路的有些事也好交办。“既然这样……冯虞是吧?不如到咱家镇守府担个差事,养几个人那是不在话下,怎么样?”

什么叫天上掉馅饼?冯虞觉得自己脑门上刚刚就挨了一块。这年头,各地镇守太监、矿监、税监自己就不用说了,手下哪个不是富得流油。只是他转念一想,又有些举棋不定。这些给太监效力的,民间有个既定称谓,叫做“狗腿子”。虽说风评骂不死人,可是接受了小半辈子革命教育的冯虞,还是很不愿意将自己与穆仁智的猥琐形象划上等号。只是这推托之词可得想好,要是无意间触怒了梁公公,当场翻脸,那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回公公,非是小子不愿高攀,只是家中世代为商,先父遗言望我重振祖业。公公如果有什么活计,随时吩咐,小子一定尽心竭力。只是平日里,小子还想着好好做一门生意,对家中、对先父都有个交待。”

听了冯虞这般回话,三个人不由得都瞪大了眼睛。镇守太监是什么人?一般人等想巴结还巴结不上,竟有向外推的。今天真是遇着奇人了。梁裕倒是来了兴致:“这样啊,也罢。不知道你打算靠什么营生养家?”

“说来不怕公公笑话,小子自幼对厨艺有些心得。近日看街上那些寻常饮食,只怕没一家胜得过我。只是小子家中余财所剩无几,如何起步颇费些周章。”

在边上憋了半天的杨雄突然开腔:“呵呵,你口气忒大了。若说有些手艺倒还罢了,这么多家经年老铺都不在你眼中么?”

“回大人。美食讲的是博采众家、推陈出新,而非家学渊源。不过,小子在这儿再怎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