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明月几时有?> 第11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部分 (1 / 5)

苏轼:明月几时有(1)

元丰二年(1079年)7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等文中的残语断句,以“谤讪新政”之罪,逮捕了苏轼。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史称此案为“乌台诗案”。

苏轼无辜下狱,时不时地被拉到御史台狱接受严审,相信政敌绝不会善罢甘休。一次,他见人送来几条熏鱼,霎那惊出一身冷汗:“完了,完了,我死定了!”

原来,苏轼与儿子苏迈有个“秘密约定”:如风声不妙、死罪难逃,便送来一条鱼。眼下一见“熏鱼”,他顿时一阵伤心,一阵绝望,一阵恐惧,跌坐在地。

摸到身下又凉又硬的地板,他想到自己死后,妻儿家小的凄凉情景,心头蓦地一痛,潸然泪下:“闰之和孩子,可怎么办?只能跟着子由了……”

想到子由,突然“哎呀”叫了一声,情不自禁的站起,在牢房里来回走动,心中怦怦乱跳:“子由怎样了?不知是否也遭了罪?我为甚么只想他来救我,却不曾为他处身设想过?可怜我们兄弟一场,到死不能见面,少年时还约好要‘对床夜雨听萧瑟’呢……”悲痛绝望之意,又深了一层:“子由,我先走了,你的情谊,我只有来世报答了。”随即写了一首诗,叮嘱狱卒转交苏辙: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

看着狱卒的背影离去,苏轼长叹一声,慢慢陶出藏在胸口的青金丹,那是“有尊严地死去”的备用药物。他望空中拜了两拜,祈祷菩萨,保佑弟弟及家人健康长寿。这时,他想到苏辙以前对自己“谨慎择友”的忠告,今日果然栽倒在一些“好友”的身上,顿时对子由洞悉人情的能力深表佩服。他曾经得意地说,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泛爱天下之士,无贤不肖欢如”,如今又如何?思来想去,不由得苦笑:“放眼望去,只觉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此乃一病。今日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人!”

他无意中暼到一旁的饭菜,登时觉得肚子饿得干瘪,干渴更是难忍,毫不踌躇地端起就吃,心想:“要死也要做个饱死鬼,怎好进了阴间地府,向阎王陛下讨饭吃!”

待到吃饱喝足,连那鱼骨头都嚼着吃了,苏轼精神振作起来,随手将青金丹扔掉,心想:“即使要死,死前也可能跟子由见上一面。反正在劫难逃,他们要杀便杀,要剐便剐,悉听尊便!”心里更加无所谓了,忽然摸到脸上的泪痕,忍不住自嘲:“苏轼啊苏轼,你这人忒也无用,适才竟然吓哭了,要是给人知道,脸往哪里搁去?”

他再不去想那些生死攸关之事,倒头便睡,鼾声如雷。

事后才知,那条“熏鱼”是个“误会”:苏迈托人给父亲送饭,送饭的人不明白这个“秘密约定”,还特地熏制了几条鱼,以给苏轼补养身体呢!

御史台狱的自杀念头,是苏轼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而将他从绝望边缘拉回来的,是他与弟弟苏辙的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轼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如此深情兄弟,苏轼怎能弃世离去?

虽然感情深厚,但兄弟俩的性格却大不相同:苏轼热情奔放,苏辙沉静恬淡。少年游玩之际,但凡有山可登,有水可浮,苏轼未尝不急急撩起衣裳,率先而行,苏辙却要查看一番后,才不紧不慢地跟上;苏轼如得到一副书画佳作,立刻欢呼雀跃,真以为乐,而苏辙总是淡漠地看着,不甚经意,但跟在哥哥身后读书习字,未尝一日相舍。

二苏的名字很有意思,都与“车”有关,名字里大有乾坤:“轼”是车上的前列扶手,是车的最显眼处、最易惹祸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