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部分 (4 / 5)

,玉帝之妹九天玄女下凡与人皇轩辕生下了大名鼎鼎的杨戬和三圣母;后来三圣母有样学样,带着那天庭重宝,天地四大灵灯之一的宝莲灯,在地界找了个书生结合,生下了一个名叫沉香的儿子。

这个沉香也算了得,和他舅舅二郎神杨戬一般,上演了一出劈山救母的好戏!

天庭的那些公主们显然也是受到了影响,玉帝王母的大女儿龙吉公主在封神大战中就与凡夫俗子洪锦处到了一起。惹得玉帝王母大怒,颁布仙凡不得结合的天规。

这倒好,如今首先犯了这天规的就是自家的两个女儿:七仙女在地界找了个叫董永地书生;织女就更不堪了。居然找了个放牛娃,还连名字都没有。就叫牛郎。

眼下正是玉帝位子不太稳妥的时候,竟然出了这等事情,真是雪上加霜,三界第一家,轮为了三界第一笑柄。

九天玄女总算是找了个人皇轩辕,在三界也还算拿得出手,当得起门当户对四字,无人敢指责。可后面几个,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王母气得牙齿都在痒痒!

恩。扯得远了,这些八卦事儿就交给三界那些最无聊地娱乐记者去写,色佛还是与大家交代正事要紧!

王母在处理完地界的事情后,也是回到天庭而去,大汉朝的天下。便如此一代代的传承下来。

吕后上天庭之后,有汉文帝、汉景帝继续采取道家思想治理天下,此时,大汉朝已经民生富足。却有东胜神州与北芦惧洲交界处的异族匈奴,眼羡大汉朝繁华,经常难下侵袭。

说来这匈奴国也是大有来头,当年西周幽王时,就有当时外族犬戎功破西周都城镐京。逼得周平王迁都洛邑,这匈奴族正是那犬戎族后裔。

汉朝初期采取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显然已经不适合对抗匈奴外族入侵,被匈奴人打得节节败退。汉朝统治者为此而伤透脑筋。

而法家思想,却是被大汉国前朝齐国奉为治国思想。汉朝乃是取齐而代之,如何能再行这亡国之策?

可此时的春秋战国百家,随着汉初刘邦(玉帝)的打压,几乎消失怠尽。几乎都没有传承下来。

有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也是那雄才大略之人。广发求贤令,招纳贤才。寻求治国之策。

汉武帝张榜后不久,有一年轻儒家学子姓董名仲舒,手持一后天灵宝载道简,揭了榜文,直接前来面见汉武帝。

董仲舒,广川人,为孟子之大弟子,孔宣儒家亲传第三代弟子之首,手中载道简正是那道祖鸿钧天道之下伴随儒家大兴地四大先天灵宝之一,其它三样分别为:孟子手中的点苍笔、荀子手中的正气墨以及目前尚在孔宣之手而未传下的丹心砚。

董仲舒与汉武帝相谈一天一夜,向汉武帝详细讲解了自己的“天人感应”与“三纲五常观”,汉武帝闻之大喜,当即便采用儒家为治国之道。

“天人感应”继承融合了孟子和阴阳家邹衍地思想,认为道祖鸿钧天道衍生万物是有目的的,皇帝受之于天,臣民受之于皇帝。把一切都次序化、合理化,从而达到统治者君主集权的目的。

“三纲五常”乃是按照儒家学说提倡的“仁义忠孝”思想,而设定的一种伦理规范。“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地是“仁、义、礼、智、信”,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习俗的大环境而言,“天人感应”与“三纲五常”思想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地,儒家在历史上两千多年的大兴也正是有董仲舒而始!

汉武帝重用儒家学说后,内以儒家而修政治,外以兵家而整武备,终于北上抗击匈奴,杀得匈奴人远遁几千里,再不敢在大汗朝面前要武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