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7部分 (1 / 5)

于是乎,现在东京登州一个朝廷,而汉京又有一套留守朝廷。

东京有三省六部,汉京也有三省六部。

只不过汉京没有三院宰辅而已。

汉京有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有六部有诸寺监,但三省有侍郎没有令。而且汉京的这些官员前面加了一个留守字样,比如汉京留守兵部尚书、汉京留守吏部尚书等。

因为在战时,所以现在这两个朝廷算是一东一西各管一半。

东京朝廷如今管辖的是河北淮北淮南江东浙江福建江西辽西等道。而汉京朝廷管的是河东关内朔方陇右山南湖南岭南黔中巴蜀以及西域各道。

一些重大的军国要事,则也要奏报东京朝廷审阅。名义上来说,汉京的各部,也隶属于东京的朝廷各部。

汉京朝廷,有些类似于唐开国之初时的各个大行台,当时大行台也设有兵部吏部等各部,算是总管一方。

太子总想着拥有自己的一班人马,但其实如今他的这般人马,基本上都是李超的人,只不过太子还不知道罢了。

李超知道,太子的这些急躁表现,其实在李世民那边是很失分的,但李超每次也只是劝两句就算了。

有些事情,他劝多也没用,太子是他的学生,可也不会完全听他的,尤其是如今太子越来越大了的时候。这几年,又没有皇帝在头上管着他,太子便越发的有些飘飘然了。

不过让李超有些意外的是,三年了,不管太子怎么做,皇帝一直都在忍耐着,并没有教训过太子。

也许,得等到皇帝回来之后,才会算总账吧。

太子监国三年,李超首辅了三年。

这三年来,李超在这小朝廷的威望也是越来越高。身为首辅,太子又年轻,许多事情几乎都是出自李超的决策,杨恭仁已经在家养了三年病。

刘弘基和杜淹在朝中,也根本无法与李超并论。

本来,朝中就有所谓的李党,而这三年,李超更是借机在各部衙安插了大量的人手。李超做了好几任的科举主考官,既有改革前的主考官,改革后的两任主考官也都是他,朝廷两科一千名进士,虽都是天子门生,但也一样是李超的门生。

“老师,今年的会试又要开始了,还要多劳累老师了。”

贞观十二年,又是一年会试大比之年。

旧科举时,一年一科,但录取的人数很少,尤其是进士科。而如今新科举举行到第三届,三年一届,进士科更成为科举唯一正科,一届比一届受到重视。

皇帝虽在东京,但科举却依然还是在汉京举行。

去年底涌入汉京的举子,超过万人。其中有五千应考的举人,也有许多过来参观过来会友的举子。

今年的会试,依然由李超主考,而殿试,到时将由太子承乾主持。即将第一次主持殿试,承乾也很兴奋期待。

实行新的官吏制度和科举制度后,如今大唐的经制吏员编额大增,且多数由科举出身的士子,以及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吏担任。大量旧吏被淘汰,中央和地方官衙的办事效率都提高了许多。

现在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和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让吏这个阶层,牢牢的控制在朝廷的手里。过去那种地方豪强、地主把持地方吏治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

虽然如今已经有御史批准说朝廷新的官吏制度,导致官吏数量大增,有冗官冗吏之弊。但其实明白人都知道,过去虽然编额上的官吏数量少,但实际上的人一样不少,大量的非经制吏,虽不用朝廷薪粮,可这些人靠的是地方加派以及各种名目的贪污,百姓负担加重,还使得吏治腐坏。

如今朝廷增加了经制吏数目,看似朝廷官吏增多,开支增多,但却也减少了地方的各种加派,也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