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部分 (2 / 4)

的李清泉,耳闻目睹过太多慈母的故事。为了孩子的成长、生命和前程,天下有多少母亲心甘情愿地舍弃自己的健康、幸福乃至生命,也许,这就是母亲的天性。可是,李清泉怎么也不会想到,母亲为了儿子的学业,难道舍去自己的身子和清白名声……李清泉的心在流血。他怀揣着母亲用身子换来的钱,背上那几个大玉米面饼子,翻山越岭,踏上了求学的路……

如今,苦难已经过去,当年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苦命山里后代李清泉,早已改变了命运。可以称之为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了。所有的苦难,都成了过眼烟云。

沿着埋在草丛中的小路,李清泉来到枫泉边。摘下几片干净的枫叶,卷成“水杯”,舀了“杯”泉水,慢慢品味。那甘甜的味道全无,有些苦涩,和前几天在听泉饭店喝的泉水一样。再看看泉眼边那棵枫王的叶子,也不是当年红艳艳的色泽,叶脉也似乎不怎么清晰了。难道,时光真的可以改变一切?枫泉不是当年的枫泉,还是自己不是当年的山里少年?李清泉有些茫然,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向山下走去。

李清泉加快了车速,一路直奔翠湖开发区而去。往事虽然耐人寻味,但是,李清泉深知自己重任在肩,没有权力沉缅,更不能缠绵。他要提前悄悄介入家乡老百姓上访事件中去,尽快想办法化解矛盾,保一方平安稳定,以切实减轻对张若愚形成的压力。先把问题的根源摸清楚,搞明白,然后才能够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了解社情民意,为拍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李清泉的看家本领。六年前,正是因为他这种刨根问底劲儿,被张若愚相中,进而得到赏识和重用的。

车过转弯处,路边“听泉饭店”的招牌映入李清泉的眼帘。他慢慢停下车来,准备到饭店随便吃点什么填饱肚子。时间已过中午,他早已饥肠辘辘了。

和几天前随张若愚来时相反,今天的饭店内人声鼎沸。仔细看看,又不像是在举行宴会。因为,每张餐桌上都空空如也,碗盘皆无。人们的衣着打扮和肤色告诉李清泉,相聚在这里的都是山里的农民。他悄悄挤到屋子的一个角落里,想看个究竟。

一位古铜色脸膛壮汉把桌子拍的山响。很快,山民们的嘈杂声低了下来。

第二章 “忧”归故里(9)

“老少爷们!”壮汉大手一挥,清了清嗓子。

“徐壮,你就发号施令吧,你说往东乡亲们不向西!”

“徐头领,你就是老亲古邻的天,我们都跟你走!”

人群中有人在喊。

徐壮被英雄般地扶到了一条板凳上。他抬手捋了捋杂乱的头发,说:“这些年,咱们这旮旯的老百姓被金矿害苦了,遭的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不说别的,想当年,咱步云山区草是什么颜色的?嫩绿嫩绿的,叶尖挂的露珠亮晶晶的。现在呢?沟里谷里的草叶垂头耷拉脑袋,蔫蔫巴巴的,沾不了几颗露珠。地里的玉米、高梁,都病殃殃的,长不粗长不大,玉米棒子像小孩裤裆里的玩艺儿,不丁点的家什。那原本又大又红的高梁穗儿,现在怎么样?瘦得像火柴头儿,还净长些乌米。园子里的瓜果梨桃,也都变了味,瓜不甜梨不香……”

“碧流河里的鱼也快死光了。”有人在喊。

“是啊,泉水、井水都变味了,尿潲尿潲的。我琢磨,过不了多少日子,家家户户做饭喝水,都要到山外去背去拉了!”徐壮又捋了捋头发,“天不蓝,水不清,成天闻着刺鼻的怪味,到底是什么原因?不怪天,不怪地,就怪碧流河上游,我们这村子的后面上风口,那山上的五龙金矿。大把大把的金子银子被人家老板背走了,剩下的是什么?净是些有毒的废物!”

“老百姓,老百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咱们就是这苦命,有什么法子?上访了几年,还不是外甥打灯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