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高科技军事前沿> 第251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1部分 (3 / 4)

的履带脱落,这在战场上可是十分危险的。日本人还有一个独特的设计,就是在履带架体侧面为斜坡状,淤泥被履带粘带到履带架体上部并脱落后,会顺着斜坡滑向地面,不会落垂直落下而粘在履带和负重轮上。象“甲”号坦克一样,“乙”号的负重轮也有弹簧系统,导致其行进速度虽然比“甲”号快了很多但在崎岖不平的战场上的实际速度还是跑不过骑马的骑兵。而且汽油箱被设计放在车体前部,尽管外面有装甲但也实在是危险,在战场上油箱哪怕被弹片击穿也容易打出火花造成油箱爆炸进而把坦克变成火球。而油箱容量太小而导致续航距离只有大约40英里,于是坦克乘员就习惯在车体外面挂上油桶,这就更加危险了。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欣喜的日军高级将领还是决定采用。在进行了一系列战术试验后,日军最后决定正式装备这两种坦克,并计划在未来十年中购买或自制更多数量的坦克,“乙”号坦克一共制造了约200辆。此时日本人也开始了对坦克战术的摸索和研究,在进攻西伯利亚的战斗中,最早装备的日军坦克和骑兵共同参与了导致苏俄红军惨败的“莱蒙诺夫战役“。当时两支坦克部队分别配合两支骑兵部队向苏俄红军的阵地发起进攻,作战计划本来是坦克在前为其后的骑兵开路。但战斗一打响这个阵型就全部乱套,先是慢吞吞的坦克被骑兵甩在后面,而当苏俄红军子弹炮弹不断飞来时,骑兵却自顾不暇地丢下坦克四处东躲西藏。尽管如此,此次“骑坦协同作战”的结果是日军突破了苏俄红军的防线,摧毁防线前部的炮兵阵地,将苏俄红军的防御打残。在这次战斗之后,更多的日本坦克加入到武装干涉俄国内战的协约国部队当中,日军多年以来暗藏在心中的侵占俄国领土的野心终于得到了实现,这是日军第一次大规模将坦克用于对外军事行动,并为今后日军坦克战术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虽然这些日本坦克没有能够有机会和华军坦克交手,但其出现和装备及参加对苏俄的战斗所取得的胜利为提高日本人的士气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对于“甲”号和“乙”号坦克,日军的骑兵军官认为这些坦克太笨重,但步兵军官则对其作战能力很满意,尤其对坦克能够原地转向的功能印象深刻。自此日军的坦克部队正式诞生。而同时日本人将坦克的职能定为给步兵提供支援。

在自行研制坦克的同时,日本还注意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法国装备的“雷诺ft”坦克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日本很快便引进了这种坦克,并开始了仿制。

法国雷诺公司早在1916年5月就开始研究制造一款装甲车辆,这就是后来的“ft”坦克,通常被称作“ft…17”。法军一共订购了约1000辆。在配备37毫米炮的型号进行测试之后法军订购了又650辆。在战争结束前,法军共得到了2697辆。有记录显示至一战结束时,ft交货量为3177辆,其中514辆交给了到法国参战的美军,有3辆卖给了意大利。至1921年,法国共生产了3728辆ft,包括2100辆机枪型、1246辆炮型、39辆75毫米自行火炮、188辆指挥坦克和155辆供坦克学校教学之用。

“ft”坦克是配备旋转式装甲炮塔的坦克。其炮塔在顶部,发动机尾部,驾驶员在前部。“ft”坦克的车体为将钢板铆接式,引擎位于车体后部,车体两侧各有一副履带。车体顶部安有一个可转动炮塔。坦克乘员为2人,驾驶员及车长兼炮手。武器为一挺“哈乞开斯”8毫米机枪或37毫米低射速半自动火炮。

德国战败投降后,让大量造出来对德军阵地玩车海战术的“ft”坦克没了用武之地。战后法国将囤积的大批“ft”坦克向海外倾销,买主多达十几个国家,包括波兰、芬兰、爱沙尼亚、立陶宛、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瑞士、比利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