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3部分 (3 / 5)

眨眼睛,似乎想要说什么,又欲言又止的感觉,把范畴急的不行,夏冰也催道:“大伯,这件事应该真的很重要,你要是知道,还是说出来吧,毕竟一百多年前的事了,说出来也不会有什么妨害,但是对他们很可能就非常重要了。”

老头又思索了片刻,忽然坐直了身子,挺了挺腰板,正色对范畴说:“告诉你们可以,不过你要先告诉我,你们究竟是干什么的,打听这件事的目的又是什么?我先听听理由,再决定是否告诉你们。”

范畴道:“大爷,我都已经说了我们是来帮助你们的,因为我怀疑,那湖泊淹没村庄的事情,会跟你们厂里工人中邪的事情有关系,之所以跑来问你,完全是好意,为了救人,仅此而已。”

老头听完,缓缓点了点头,终于开口道:“好吧,那我就给你说说那湖泊的事,不过。这是一个被禁忌的故事,之所以那县志上面没有详细记载,就是因为,压根没人敢详细记录当时的情形。。。。。。”

范畴来了兴致:“您老慢慢说,我们洗耳恭听。”

老头看了他一眼,却忽然又问了句没头没脑的话:“你知道,我们这城里,有一位城隍老爷么?”

“知道啊,怎么了?城里不是就有他的城隍庙么。。。。。。”范畴愣道,心中却是隐约一动。难道这件事和城隍老爷还有什么关系?

“嗯,知道就好,其实这件事,真要讲的话,还得从城隍老爷讲起。”

夏冰大伯这就拉开了话匣子。这件事情,还是在他小的时候。听老辈的爷爷讲起过。据说,那是从一个瞎了眼的说书先生嘴里传出来的。。。。。。

说的是清朝咸丰年间,朝廷**无能,社会动荡不安,遍地饥荒,匪患四起。内有太平起义阶级斗争,外有列强环伺虎视眈眈,可以说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可想而知,但却唯有一个叫做范县的地方,却与其它州县不同,不但没有天灾饥荒,反而年年丰收,百姓生活虽不能说富庶,却完全能够自给自足。

那时候,方圆数百里之内,只有这一个地方有粮食吃,许多饥民灾民逃难而至,当地县府清明,开仓赈济,广施粥饭,一时间着实救了不少灾民。

这些灾民得了甜头,便看中这块宝地,当时荒野之地甚多,众灾民纷纷垦荒拓地,都想要在这里挣得一块安身立命之所。

而这其中,又以与范县最近的洪县百姓最多,两个县城相距仅十余公里,距离非常的近,但两个县城的命运却截然不同,范县土地丰腴,风调雨顺,洪县却和其他地方一样,也是灾荒不断,民不聊生。

由于两地相距太近,洪县的百姓便大量涌入范县,并有许多百姓一去不复返,就在范县落地扎根了。但这样的后果,就是洪县大量的房屋土地被弃置,县户籍簿上原有四万余人,慢慢的,竟然连一半人都没有了,反观范县的土地人口,却是剧增,除了洪县,再加上其它州县的人,竟凭空多出数万人口。

范县倒还没觉得如何,反正是来者不拒,没地的给地,没房的帮着盖房,就差没媳妇的给媳妇了。

可洪县却渐渐受不了了,这么下去,整个县城的人要是都跑了,那县大老爷岂不是成了光杆司令?再说,如果哪天上司一纸公文下来,干脆撤了洪县,并入范县,可怎么得了?

于是洪县的县太爷便施展出了种种手段,劝阻,拦截,施恩,恐吓,甚至派人去范县,要求他们不得再接收洪县百姓。

范县的人态度也很干脆,百姓要来,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如果你洪县能让百姓有吃有穿,他们干吗要跑?难不成,硬生生把百姓都留在洪县,等着饿死么?

一来二去的,两个县城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甚至洪县开始上报朝廷,因为当时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