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部分 (2 / 5)

也并没有比别的受刑者喷的更远。

古往今来,越是实力不强的国家的国君越是喜欢自我膨胀。好比越是自卑的人就越是敏感易怒一样。

如果别国不承认自己的强大怎么办?那就先欺骗自己的百姓好了。那些蠢蛋国君们觉得,只要把百姓们吓的要死,只要让百姓们觉得自己够牛,够怕自己,那自己不也一样是强国之君吗?

可惜,还是不一样。

真正的强国,恰恰是统治者“弱”而百姓强,官府“穷”而百姓富。统治者实行任何政策都要先考虑百姓是否答应,他们要想办法讨老百姓的欢心,而不是相反。这方面,唐太宗算是一个比较正面的例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很有一定道理。

上畏下,而不是下畏上。这才是强国的根本特征。

宋康王刚好理解反了。误以为老百姓被吓服了,就是对自己真正永远臣服了。

这个老不死的家伙太天真了。老百姓从来不会真正相信什么万岁、天命。他们只信一样,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谁让他们活得舒坦他们就服谁,除此之外,都是胡扯。别看他们现在怕暴君怕的要死,只要时候到了,也照样会兴高采烈地看着暴君被砍头,或者被吊颈。

不能靠兼爱仁德征服民心,只靠什么麻雀、鹞鹰之类的“吉兆”给自己当兴奋剂,只靠禁锢百姓们的躯体来统治国家,就永远不是真正的霸主,是迟早要悲惨消亡的。

历史上的暴君们越想活得超凡入圣,一旦幻象破灭,就越是死得丢人现眼。

宋康王自我膨胀想称霸,结果被齐王灭掉了。

可是,灭掉宋康王的齐王并不吸取教训,反而也跟着膨胀起来。他也四面出击,大肆征伐,还杀掉了劝谏他的忠臣。结果呢,和宋康王一样,最后也落得个被他人处死的下场。

眼前的教训还不吸取,稍微久远一点就更是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不,魏国很快就也“丢人”了。

###7。魏国又“丢人”了

说魏国丢人不是指它打了败仗,而是指他真的“丢人”,“丢”了一个很有才的人。

这个人就是范雎(雎,音ju,第一声。也有人称范雎为范睢。睢,音sui,第一声。后来专家考证,范睢应是范雎的笔误。),一个对于秦国的发展来说和当初的商鞅同等重要的人。

范雎是魏国人,当初在魏国的时候也没有受到什么重视,跟着魏国的中大夫须贾出访齐国时,不过是须贾的一个随从而已。

但是齐襄王却因为范雎的好口才而特别赏识他,还特地给了他酒食、黄金等不少赏赐。这本来是件好事儿,说明出访的人上档次,连国君都高看一眼。可传到了死心眼须贾那里却变了味。他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问题。须贾认为,范雎一定是向齐襄王泄露了魏国的机密才使得齐襄王如此重视他的。于是,他就打算告发范雎。

其实,像须贾这样的人生活中有很多。你说他是坏人吧?他又不算。说他是好人吧,他也不象。这么说吧,他就是那种不相信有人比他自己更优秀、更聪明、更善良的人。他须贾就是智慧、道德的最佳标准。比他低了就是无耻、愚蠢;比他高了就是狡猾、狡诈、虚伪、变态以及别有用心。

齐襄王特地赏赐了范雎却没有赏赐他。在他的脑海里,丝毫不认为是因为范雎比他优秀,所以齐襄王才更欣赏范雎,以至于单独赏赐范雎。

他觉得范雎最多和他持平,甚至远不如他优秀。所以,要是按才能赏赐的话,齐王要么单赏他须贾一个,要么出于礼貌把范雎也捎带上,绝没有单赏赐范雎的可能。

可是齐王恰恰只特别赏赐了范雎一人。那么,按照须贾的推理,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了。就是,范雎向齐王泄密了。

当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