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事情的发展,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英名领袖华主席的“两个凡是”被推倒,国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政治历史时期。。。。。。那蔡锋清小姑娘后来在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老蔡实在是没有能力去支持她们读书,于是随着滚滚的洪流南下广东走进了那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工厂,收获着微薄的希望。。。。。。
40 老蔡参加了高考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好多事情也逐渐明朗起来,老蔡还是一如既往的搞着他的教书育人,但是这个时候群众的思维倒是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首先是毛主席的逝世,“四人帮”的覆灭,让大家已经感觉到毛主席一大二公的时代的结束,而这个时候,华主席领导下的国家政策到底是个什么形势,国家何去何从,还不是很明朗,反正有一些猜测了,那就是邓小平可能要复出,重新上台,那就意味着有可能要走“刘邓”路线,可老蔡是管不了那么多的,只能是老老实实的教着他的那些学生,挣着全队最高的工分,养家糊口,因为村里的那些赊账读书的越来越多,每家都好几个孩子了,都想读书,又不想给钱,都欠着老蔡的,你老蔡不是工分高嘛,还有寒暑假的,又是个杂姓,不坑你坑谁,反正大家都欠着,又不是我一家,账嘛,先挂着,说不好什么时候来了个运动,一笔勾销了都有可能的,而老蔡天生是一个为毛主席而生的知识分子,在变革时代各种思想蠢蠢欲动的农村,老蔡还不去相信人心会变得那么快,会真的一夜之间不认账,于是还是硬撑着倒贴自己的工分去供养全村小孩的上学。就连这刚来的高考,老蔡也没有意识到他的重要性,还是一板一眼的继续着他的一到六年级的教学,他的一些学生都开始参加高考了。关于这一年的恢复高考的消息,是在老蔡生下了那蔡锋清姑娘之后不久获知的,也是《人民日报》刊载的。
就这么一个高考的消息,来的也是太突然,大家根本没什么准备,老蔡也是丢了十多年,再加上那繁重的教学任务,还有三个孩子的拖累,老蔡也没多少时间去复习了。不过那玉桂倒是很支持的,别看她大字不识一个,但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玉桂心里明镜似的呢。中国自古几千年来,历来就是读书做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这一点,对于挣扎在最基层的封闭的农村里,老百姓是很明白的,只不过是看谁家有没有好风水,是不是读书的料,能够读的进去了。老蔡应该是一个典型的能读书的能有机会靠读书跳出农门的人才了,有了这种机会,玉桂当然不想再次错过了,上次那个推荐工农兵大学生的机会被赵恢柏给顶替了,后来赵恢柏上了农业大学,听说马上就要毕业了,出来后就要转户口,吃国家商品粮的了,一辈子就不用操什么心,看病报销,退休后国家养老,多好的事啊。
所以玉桂是一百个支持老蔡去重新捡起高中课本,去安心的认真复习,准备高考。可谁知道那老蔡此时的心情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了,一者是年纪大了的原因,看着那课本,心里就乱糟糟的,根本安不下心来,特别是那数学公式,老蔡算起来总是不对路。其次,就是那几个孩子,特别是那刚生下不久的蔡锋清小丫头,无论玉桂怎么样的哄,就是一天到晚的哭,搞的老蔡完全沉不下心来。还有就是那繁重的课业,白天100多个学生的教学,晚上各个年级的备课,还有那么多学生的作业,总也忙不完,何况这个时候老蔡一直年年是优秀,上面也有很多的考核和要求了,一刻也不能放松。
最关键的当然还是老蔡的心态此时已经完全变了,是啊,教了差不多10多年了,老蔡虽然付出了很多,但同时也获得很多的荣誉以及附近这一带的尊重,对于这些学生和家长也有了很深的感情,还有那满分的工分,以及稍微可以放松一下的寒暑假,老蔡觉得有一些满足了,更何况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爹了,说白了就是已经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