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带着锦绣从后门直奔买的院子而去。
王嬷嬷买下的这座院子,以大小而论,只可以算中等,可能是房子原来的主人特地请名家设计的,幽静严谨,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雅致和宁静。地理位置适宜,左邻右舍王嬷嬷已经打听过了,住的并不是高官厚爵之流,或是一些薄有资财,只知道吟诗作画,清闲的京官;或是一些因为种种原因远离朝廷,再难起复的清流,或者一些远离权势,在家荣养的官员,或者一些好慕诗书礼仪之家的富贵大家。
这既不临近闹市,又不远离大街,关上门与世隔绝,闹中取静,走出去四通八达,很适合动静自如的居住要求,特别是对于既要在人世间奔走、又要寻求自我宁静的人。林黛玉的身份住在这里正合适,不掉身价,而且不显山不露水,正符合“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要求。
林黛玉在锦绣的搀扶下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磨砖对缝的灰色砖墙的院墙和门楼,宅子大门两侧,是一对石鼓,漆成暗红色的大门。厚重的门扇上,镶着一对碗口大小的黄铜门钹,垂着门环。大门普普通通的,和周遭的一样,也不同于贾府那里,门口不设门房,通常是紧闭着的,就算是有客来访,叩动门环,才有仆从从南房中闻声出来开门相迎。住在附近的规矩都是这样,因此如此行事不会有打眼之说。
踩着连着五级青石台阶,跨过高高的门槛,推开大门,林黛玉往里走,一点一点的看过去。迎门而入就是一道影壁,四周是花开富贵的浮雕,中间铭刻了一副旭日海上东升之图,挡住了外面的视线。影壁的地底部,葡萄藤如虬龙般屈结而上,攀着几茎竹竿,沿着中间石子漫的路架的葡萄架攀爬,绿叶如盖,形成了石路荫凉。
前院种满花草树木,虽是寻常的品种,可是却显得院子有着勃勃的生机。石路通往前通往前厅,前厅的巨大朱红柱子和绿椽子,皆极精美。穿过前厅,就是一溜青砖清瓦的房子,两边各有一排房子,是佣人和外客厅所在。正房前面接着一个长廊,连着西面一个跨院。东南开有一门,供平日里宅子里人出入。
与东南便门斜对有一六角门,是承接前后院的咽喉。门两边各有桃树一株,门内一个水池,水池正中是一座加了基座高出地面八尺有余的怪石嶙峋的假山,堪比影壁,正好挡住了从门外看进来的视线。
后院不同于前院的大开大合,高大壮丽,带有浓重的北方色彩,反而小巧精致,处处流露出南方的风致。由三层高石阶通着走廊可从西面的边角小门进前院。正厅连着三所小巧的房屋,房子向南,东边有个走廊通到仆人住的屋子。下人房在西边,与正房隔离。靠着南边围墙,有一丛清瘦疏落的竹子,边上还有种着几棵桂树,藤蔓逶迤而上。
一所屋子里,其大小都有一定的格局。靠东那一间有隔扇断开,是卧室,另两间用格子细工分开,做书房和平日接待亲朋好友之所,这种房子的结构叫“两明一暗”,坐卧起居,吟诵书画全都可以包含在内。
后面还小小的有个花园,不过半亩地大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亭台楼阁,池馆水榭都是小巧而又别致,错落分布,又不显得拥挤,花草扶疏做点缀,显得花园精致,有股子高雅幽隐的灵淑之气。上好的精钢浇筑的后门,十个八个壮汉都难以推开,上面又开了一个小门,大大的挂锁锁着,也不是一个壮汉就能打开的。
这所大宅第所有的院子,设计建造得都是各成格局,正适合林黛玉和王通这样分而居住。每个院子都幽静,严谨,看着绝没有跟别的院子接连的感觉。大门紧闭,连接前院的门一关,后院就独自成一个格局,躲在这里,寄兴于所好,或读书撰述,或陶性怡情,完全忘记红尘的扰嚷烦嚣。难怪原来建房子的主人住在这里做遗世退隐,真是不错所在。
林黛玉看一下,叹一下,满意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