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怎么琢磨都有点不对味儿啊。
论亲疏,赵之桢就算跟太子略略生分了点儿,也总比韩家靠得住。论在自己地盘上的掌控力,也是赵之桢更胜一筹。
太子以及费家真想继续“暗度陈仓”必然会选择赵之桢这边才对。
要知道当年费大公子也是宁可让赵之桢抓住,而非韩家。
原因也是顺理成章:被七皇子赵之桢逮个正着,他必是“为尊者讳”,为了圣上与太子的颜面也会极力封锁消息,绝对不会想着把事情闹大……最终也是交由圣上独断。
但韩家就不一样了,被他家拿住,可不就是现成把柄,威胁恐吓,好生利用一番之后不知道又会落在谁的手里。
若是事败遭罪,还不如来个痛快的!
总而言之,费家人虽然心思多,胆子大,但却有股子刚烈之气。
赵之桢生怕自己“自作多情”,对费家的理解有偏差,还特地派人却问了费家在关口的大管事,得到的回答便是他们在河东的商队只管贩卖珠宝玉器布匹纸张了。
那在河东顶着费家名头私贩盐铁的那群人究竟是哪一路的?
却说赵之桢的心思多在练兵用人之上,当时虽有怀疑,却也只派了两三人到河东去查探一下……本来有心烦劳便宜大舅子韩大公子,几次往来之后赵之桢觉得此人比他的晗儿更“实在”,而且当时人家一门心思顾念太子,他便干脆提都没提。
如今的柳桓正是带着那二三人的消息前来禀报……在场之人都是一点就透,本来几年间炼铁工坊忽然增多就是件足够“扣人心弦”的大事儿了。
工坊增多,自然出产的铁器也跟着增多——反正这些铁器总不会是农具。
如果还是费家在暗中运送盐铁,众人倒也不至于这般介怀:北狄人不只是大齐的劲敌,他们在啃不下大齐的时候,就会欺负西面诸国以及东北的那些部族。
而后面二者的兵器来源,长久以来他们也的确都得指望着大齐……的商人。
赵之桢扶额冷笑了一声,“他们除了自用,怕是接了个好生意吧。”不然至于自己忙不完,还要把若干冶炼矿石的买卖分给河东的工匠来做呢?
隔了一会儿,他又轻叹道:“西南那位实在是好本事。”
黑锅费家背了大半,又靠着盐铁的生意把不少人家牢牢地绑在一处:开设新工坊也是要钱的,纯靠工匠自发修建工坊购买炉子和煤炭,怎么在几年之内工坊数量变得这样大?
赵晗也跟着长叹道:“那些人家原先以为铁器销往西面诸国和东北的部族,获利不小且不犯大忌讳,如此一来想撇清关系都难了。”
赵之桢点了点头,“明年得多做准备。”
平南王要起兵,北狄人就算看在了银钱和兵器的份儿上,也会出兵南北呼应。
众人坐在一起商量了些对策,长史和几位幕僚负责连夜把赵之桢的各项命令传达出去。赵之桢太阳穴隐隐作痛,缓步进了元春的院子,就见卧房处还点着灯呢。
他这一颗纷乱的心顿时就温暖且安定了下来。进门后,元春先把健儿从腿上划拉开,起身之后还揉了揉眼,“哎呀,差点就等不着了。”
赵之桢故意嗔道:“怎么说话呢!”
元春笑嘻嘻道:“差点就睡着了,可不就等不着醒着的我啦。”
☆、第71章
从石家公子,到大皇子,再到柳桓,王爷那边的来客都不断流儿。送走大皇子之后,书房里又一直灯火通明,众人一直议事到了半夜才刚刚“散伙”……
元春要是对此一无所知,那得多聋多瞎?!
顺便一提,在大皇子面前露了一面的王妃韩续回房便叫了大夫。
要知道韩大公子昔日奉承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