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国史概论> 第3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部分 (2 / 4)

有国王。经大臣们商议,由召公虎和另一个大臣周公主持贵族会议,暂时代替周天子行使职权,史称“共和行政”。“共和”一词由此而来。从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历史开始有了确切的纪年。

空燃烽火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名叫姬湦,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周幽王昏庸无道,大夫褒晌进谏被却被他治罪,其子洪德为了替他免罪,进献了一名叫褒姒的美女。褒姒的美丽是无以伦比的,周幽王立刻赦免了褒晌。褒姒从来不曾露出笑容。周幽王把褒姒封为皇后,又将她生的孩子立为太子,褒姒依旧没有笑。后来,周幽王根据虢石父的主意点燃了烽火台。烽火是周朝天子召集诸侯兵马的信号。四方诸侯看见烽火连忙带兵前来。看到诸侯们乱哄哄的样子,褒姒终于笑了,史称“烽火戏诸侯”。后来,被废的申皇后的父亲带兵攻击镐京。烽火再燃,诸侯却以为还是周幽王的玩笑,没有人带兵来救,以致镐京被破、周幽王被杀。后来大臣们拥立被废的太子直臼继位成为周平王。周平王将都城迁至洛阳,由于洛阳在镐京的东面。历史上将迁都前称的周朝为“西周”,其后称为“东周”。经此一乱,周王室的权势大不如前,逐渐变成了一种名义上的存在。

一鼓作气是曹刿

一鼓作气:

曹刿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当齐国要进攻鲁国时,曹刿主动晋见鲁庄公为其分析局势,被委任为谋士。后来双方在长勺展开决战,面对强大的齐队的进攻,担任谋士的曹刿没有命令鲁国军队立刻展开反攻,直到挫败齐军三次进攻后(古代军队以鼓声作为进攻的命令,齐国进攻三次,敲了三次战鼓),才命令敲响战鼓进攻。鲁国军队将齐国军队击败后,曹刿仔细观察了齐军的旗帜和战车的车印,才命令鲁军追击。胜利后,鲁庄公询问曹刿为什么要在齐军敲了三次鼓后才进攻,曹刿解释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语出《左传》,意为:第一次敲鼓进攻,士气是最足的,再敲便会变弱了,第三次敲士气已经低落。敌人士气低落时我们士气正高昂,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老马识途挽桓公

老马识途: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次管仲随着齐桓公*北方的孤竹国。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由于没有向导,大军在沙漠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归路。如果时间一长,给养就会发生困难,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后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战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引导大军走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齐国大军紧跟着这些老马行进,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相关知识

《春秋三传》:

《春秋》是一部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史,曾经过孔子的修订。《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的史料价值很高。《春秋》最初有一万八千多字,现存的版本则仅有一万六千多字。《春秋》遣词井然有序,但文字却过于简洁。因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了。这些书籍对《春秋》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被称为“传”。其中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谷梁喜的《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被一同列入儒家经典。《左传》以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