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方,有模有样地照看着婴儿车里、翁菁晶今年所出的锦万,锦幸,锦方手里还拿着名字比自己少一点的锦万的奶瓶,不时地轻轻摇晃一下。
如果现在是暑假的话,这里肯定还要再为女船王克里斯蒂娜所出的锦龙,锦凤、锦呈,锦娜多摆四个小板凳。
响锣不用重锤敲,唐焕当然明白大家摆出这样的阵仗,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平日里再怎么荒唐都罢了,可没必要还作到北极去吧。看一看,你是如何地拖家带口!
唐焕打了一个哈哈,“没有必要三堂会审吧,我只是和记者顺嘴一说而已。”
锦明晃了一下手里的篮球,插嘴道:“爸爸,你这么满嘴跑火车不要紧,股市上一下子蒸发了几十亿美元。”
唐焕没好气地挥了一下手,往外轰赶道:“你们这帮小不点,都到这里凑什么热闹?赶紧玩去。”(未完待续。)
第0799章 敢炸我的船没那么简单
……
大唐移动通讯公司将lin广播公司的蜂窝电话运营牌照收入囊中后,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全美第一大蜂窝电话公司的龙头地位。
媒体自然极为专注这一重大业界动态,但这还不是重点,而是各个蜂窝通信运营公司烧钱的疯狂程度。
从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1983年正式发放蜂窝电话运营牌照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五年多的时间了,该领域内的一些信息,自然没有秘密可言了。
比如,最能形象地衡量成本投入和价值产出的标准,即每个“人头”的分摊价格,可谓是概念深入人心了。
《华尔街日报》对此展开分析的一篇文章,标题极为醒目——《位置、位置、位置》,里面指出,大唐移动通讯公司为了拿到纽约这个“位置”重要的地区的蜂窝电话运营牌照,所支付的每个“人头”的成本高达365。5美元。
要知道,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刚开始发放蜂窝电话运营牌照的时候,包括各个地方贝尔公司在内的业界强者,态度狐疑,直接导致牌照竞争不那么激烈,当时每个“人头”的平均价格大致为4。5美元。
随着蜂窝电话系统商业前景的逐步明朗化,牌照竞争开始激烈起来,到了1986年的时候,每个“人头”的平均价格涨到了大约20美元。而西南贝尔在同期的某些收购当中,为每个“人头”支付了40美元。
再往后,牌照的“人头”成本,做为纷纷开始正式运作的各家蜂窝电话通讯公司的重要财务数据,变得越来越讳莫如深起来。
但已有的这些情报,足够说明问题了——大唐移动通讯公司为了击退所有竞争对手,以拿下lin广播公司的蜂窝电话运营牌照,给出了堪称疯狂的价格。
大家如此不计成本地跑马圈地,自然有真实的利益驱动。
早在1981年,还没有被拆解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曾经对蜂窝电话在美国的潜力进行了一次官方评估,其结果认为,要到2000年的时候,其用户数量才能超过100万。
实际情况呢,目前蜂窝电话的用户数量,就已经突破100万了。
如梦方醒、反应过来的投资者们,没有闲暇再去计较当初掌控整个美国通讯业的巨无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为什么大失水准地得出如此愚蠢可笑的评估结果了,如何奋起直追地分上一杯羹,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蜂窝电话业务的前景在美国自然越来越被看好。当然了,前提是,你能像大唐移动通信公司那样烧得起钱;如果不具备那个实力,就赶紧学学lin广播公司,高价出售,潇洒离场;否则的话,就像麦考蜂窝电话公司那样,不上不下地尴尬吊着。
不用财经媒体多费口舌卖弄,普通人就都明白,有着美国首富做后盾的大唐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