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汉魏文魁起点> 第276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6部分 (3 / 4)

(非后世之辽阳市,而在辽中县境内)一直到大海,这一段三百多里地,两岸都是冲积平原,而毫无丘陵、险要,幽州军可以任择一处或多处,即便无船,砍点儿大木头绑成筏子也可以横渡,你可该怎么堵啊?

当然啦,辽东军先期抵达大辽水东岸,自然有时间布设营垒,争取拒敌于水面之上,但这样分散的防御态势,对付一两倍的敌军还则罢了,韩耀一开口就说幽州军足有十万,阳仪虽然不通军事,也忍不住就会心生疑虑啊——咱原本的计划究竟行不行呢?是不是有点儿纸上谈兵啊?

其实辽隧这个据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正好位于大辽水和小辽水的交汇处,敌军若从南方横渡,距离襄平较远,辽隧的兵马足够及时封堵,若从北方横渡,则必被包夹在两河之间的狭道上,易被击破。不过这优势只是相对而言的,还得看对方究竟怎么用兵——后来司马懿就是绕到大辽水上游,从而得渡,辽隧的守兵没能防住,只好一路猛追,最后退到襄平附近的首山,被魏军一鼓击破。是勋所部幽州兵,当然没有平行时空中司马仲达千里迢迢带出来的曹魏中央军精锐,但问题是勋可以作此对比,阳仪可没处比去啊。

所以阳仪越琢磨,越觉得原本的计划有漏洞——那可该怎么办才好呢?莫可奈何,只得虔心求教于面前这位韩先生吧。(未完待续。。)

ps: 或许会有朋友认为此章大量注水,但最近在网上看了一些帖子,实在为妙才鸣不平,忍不住写了那么一大段,还请读者朋友们理解我的心情,请多原谅。

第十三章、坚壁清野

阳仪向韩耀问计,韩耀侃侃而谈,阳公量不敢自专,先安顿韩耀在自家暂歇,然后赶紧跑去禀报公孙康。

这时候公孙度虽然未死,也已在弥留状态啦,根本不可能视事,辽东真正的首领乃是嗣子公孙康。不过公孙康秉承传统的孝道,得在父亲榻前伺候,所以对于抵御幽州军的问题,只是定下了一个总的方针而已,具体细务,全都委任给了阳仪。

换言之,若要改变原本拒大辽水而守的既定方略,终究还得公孙康点头才成。

可是阳仪把韩耀的计策向公孙康一说,公孙康也含糊。这位公孙宗赐公子,论军事能力远在阳公量之上,可是一方面也被那“十万”的虚言给吓着了,另方面他这些天衣不解带,侍奉其父,可惜老爹总吊着一口气就是不死,导致自己长期睡眠不足,脑袋昏昏沉沉的,一时间也想不明白利钝得失。无奈之下,只好——“且召百僚商议。”

把公孙家的主要谋士、武将全都招呼到一起,阳仪先通报了一番前线形势,然后复述韩耀所言。他没提是谁给出的主意,估计真要说了,直接就有一半人举手表示反对——一介寒儒,也敢言事?不管正确与否,若是听了他的,定然有损我等豪强、老吏的脸面啊!

韩耀的建议,是干脆放弃大辽水防线,全面收缩,固守襄平城与首山,呈犄角呼应之势,并且尽迁大辽水东岸的百姓。焚毁存粮。坚壁清野。幽州军远来。运道漫长,多深入辽东一里,损耗就要大过一分,到时候前有坚城,后无粮秣,兵马越多,则退得越快。

这条计策,其实有点儿象原本历史上郑度劝刘璋坚壁清野以破刘备。当时刘备才刚攻陷雒城。前锋直指成都,刘璋大惊失色,郑度趁机就说:“今刘备虽攻城夺地,然兵不甚多,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不如尽驱巴西梓潼民,过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尽皆烧除,深沟高垒。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虚击之,备可擒也。”

据说刘备听说了此事,“恶之”,非常憎恶郑度的献计,言下之意,他觉得刘璋真要是听了郑度的话,自己就危险啦。还好法正安慰他:“终不能用,无可忧也。”你放心吧,刘季玉不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