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都能象侍奉我一般忠诚地侍奉他吗?曹德、是勋赶紧躬身表态——这不废话嘛,那是必须的!
曹操轻轻叹了口气,说既然你们不想多说,那我也不好逼之过甚,咱们再来谈谈相关别的问题吧——“若废子修,如何处之?”
曹德说你要真想废黜曹昂,那就封他一个大国,让他尊荣安养吧。他即便不入你的法眼,也终究没有太大过错,再加上你们父子感情向来甚笃——要是闹出什么天伦惨剧来,那就不好啦……
曹操说:“朕自当善处子修,恐嗣子不肯轻纵也……”
曹昂原本第一的继承人顺位摆在那里,他的政治影响力也摆在那里,将来我的继承人会不会认为他是个威胁啊?父子相残是悲剧,兄弟阋墙终究也是悲剧哪。 你们给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顺便又提起了荀攸在病榻上跟他说过的话:“公达以为,当放诸子之国,使尊容优养,不涉国事,乃可无害于社稷,亦不遭嗣位之忌也——卿等以为若何?”
曹德一皱眉头,说我并不赞同荀攸所言:“人有忌心,乃生刻行,忌心是在,岂易更耶?即以陛下论,设袁绍、刘表尚在,明降陛下,实在州郡,虽无实权,陛下得无忌耶?”好吧,咱们不提死人,再说个活人——“孙权在吴,如陷囚笼,而陛下亦无时无刻不防备之也。陛下岂欲儿孙如是耶?”你希望儿子们除了一个继承大统外,其他人就都跟囚犯似的苟活一辈子?还不定哪天就掉了脑袋?
“胡不封之远国,如周建诸侯以屏藩王室……”
是勋说打住,曹去疾你这错误可大发啦——“其殷周之际,制度不完,人口不蕃,朝廷所控,唯在虢洛,要服以外,无奈而封建之。然封之小,如汉阳诸姬,并入于楚;封之大,如郑、齐、晋、秦,乃各霸也——其于国家何益?逮至前汉,制度稍完。人口稍蕃,司隶之地,不再封矣。而封诸王山东、荆扬,亦有‘七国之乱’,逮武帝用主父偃之谋,逐日侵削。终于安靖……”
你不能说曹德傻,国家是要大一统中央集权,还是封建邦国,数千年来都争论不休,即便到了几百年后的唐朝,李世民还曾经一度想要把长孙无忌等功臣全都封为刺史,可世袭罔替——名非封建,而实封建也——呢。秦朝二世而亡,当时就有儒生跳出来说。此乃不肯封建之必然结果也;于是汉朝就搞封建了,先封异姓,被迫都给剿了,再封同姓——可谁想同姓也不老靠谱的,很快便闹出来“七国之乱”……
从景帝、武帝为始,汉朝中央政权开始逐步侵削诸侯之权,到了汉末,所谓的诸侯王就跟空头侯爵一样。只是呆在封地上混吃等死,偶尔搞搞祭祀罢了。实权都掌握在中央所任命的王国相、侯国相手中。于是就又有人说啦,汉朝的同姓诸侯要是有力量,哪儿至于有董卓乱政、群牧割据啊,恐怕曹魏亦无以代汉也——这是个血泪教训,新的朝代必须汲取。
曹德也正是受此影响,趁机为这一观点来试探曹操的想法——若真封建。说不定他这一支也能给封个实有领土的公国呢。
而且是勋还知道后世之事,曹魏数代而亡,就有人提出来,那是待同姓太苛的缘故,所以等到司马家上台以后。立刻改其道而行之,大封同姓,结果又闹出来“八王之乱”。是勋是不赞同曹魏待同姓过苛这种说法的,固然曹丕把他几个兄弟全都圈起来,待遇还不如汉末的诸侯王,可是从曹真到曹爽兄弟,那都掌握着国家大权啊——难道就因为传说曹真原本姓秦,所以把他这一支都不算姓曹了?
曹休可是正经姓曹的,曹丕、曹叡父子可也待他不薄啊。
曹氏失柄,司马家上台,那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所酿成的必然结果,其中就包括曹爽太过肆无忌惮,跟是否封建真的毫无关联。
是勋是主张大一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