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母组织了浩大的“傩”。
傩,在前文已经说过,很类似今天的###游行。
在古汉语中有“傩”,还有“巡”。傩和巡的意思有区别。这一次的游行有傩的内容,也有巡的内容。
走婚人和两族母亲的混合编队发出下面的呼喊,
“契祖善,契祖善,噢,噢,”
“狄娀和,狄娀和,噢,噢,”
“子孙祭,子孙祭,噢,噢,”
上面的呼喊与击石的节奏汇合起来,表达了振奋人心的声势。狄娀人还不会唱歌,这样的呼喊已经是很新鲜的事情。 千年以后,始族人产生了类似今天叫作“巫术”的行为,巫用巫术与“祥”作斗争,组成浩大的声势将祥吓退。这就是傩的意思。
古书记载,秦始皇一生出巡六次,他最后死在巡的路上。另一次明确的记载是舜的“巡狩”。故事中,胖巫母的行为已经是“视察”和“指导”的意义,这样的行为叫作巡。
一支接近五百人的傩队伍,胖巫母领队,在胖巫母的后面,喾代表的走婚人和喾母亲首领在击石的节奏声中翩翩起舞,优美的舞姿,击石的响声引来了沿途的族人。再后面是娀狄,娀狄后面是走婚人,有娀母亲和简狄母亲的混合编队。再后面是其余的人员,包括收留的采集男子。采集男子以能够参加傩感到很荣幸,很光彩。
简狄女子临近生产,留守在祭坛,没有参加傩的游行。
傩的游行从祭坛开始(辉县,淇县和封丘之间),向河下濮阳方向。这一路上,有娀和简狄回到自己的族里,到了濮阳,娀狄的走婚人和采集男子停下来。胖巫母的代表队折向安阳方向,从漳河向上回到喾。 。 想看书来
仰韶人之一
始族时代(远古中华第二集)
仰韶文化
仰韶人之一
仰韶考古
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一处村落遗址,后来发现了同样性质的村落遗址一千多处。根据考古学的惯例,这个文化系统以最先发现的仰韶村来命名,叫做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分布以河南,山西和陕西为中心,西到渭河上游,东至河南东界,南端沿汉水进入湖北,向北,内蒙也有分布。
仰韶文化的村落都分布在黄土台地上,分布密集,有的遗址隔河相对。例如,在三门峡水库地区,发现有69处遗址。这是因为仰韶人往来迁徙的结果。
仰韶人制作的陶器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方法是用光滑的石子磨半干的陶坯,另一种方法是在陶坯表面压印绳纹和条纹。仰韶陶器没有旋转的陶轮,全部的陶器都是用泥条堆起来,手工拍,捏成需要的形状。
经人类学家研究,认为仰韶人属于黄河人种,接近现代华南人的体质,证实了仰韶人正是我们的祖先。在诸多的遗址中半坡村遗址为最典型,半坡遗址的时间是公元前四千年。
陕西西安东郊有一个村庄叫半坡村,在这村庄的北面是一片台地,村庄台地面临浐河。浐河发源于蓝田县西南,最后流入渭河。这片台地出土了半坡村遗址。
遗址约10多万平方米,已经发掘的有1万,主要部分是居民区,约3万平方米,居民区的东面是制陶区,北面是公共墓地,较完整的房屋遗址四○多处,储藏窖穴一百多个,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近万件,各种墓葬二百多座,烧制陶器的窑址六个。围绕着居住区有一条深宽各5-6米的大围沟,居住区又被一条小沟分做两部分,每部分都有一所大型的房子,在大房子的周围是住宅群。
在遗址,发现了一些粟的朽粒和类似菜籽的种子,猪骨,狗骨多,牛,羊,马,鸡的骨头少。网坠,箭头,鱼钩,鱼镖等644件,石球,陶球不少。兽骨有獐,斑鹿,河麂,狸,竹鼠,野兔,短尾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