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 就在也先进行最后的围剿的时候,杨洪也带大队人马出了阳和口。 时间再往前拨一夜。 这一次出兵,有很大先斩后奏的成分。 郭登发现阿刺知院不在龙门的时候,立即派人通知了杨洪。杨洪顿时大惊,立即知道成国公危险,就与武兴商议即可出兵接应。 武兴自然答应下来,他们出大同的同时,给北京发了奏报,不等北京回信就出发了。 郭登知道之后,也挑选宣府精骑万骑与武兴,杨洪汇合。 所以才有这一次出关。 朱祁镇得到消息之后,立即批阅,并命令杨洪为总兵官,总领大军。 至于剩下的事情,朱祁镇就没有多管了。 他所有精力都放在重组京营上面,对边境战事,不去多关注。 并非,朱祁镇不关注,而且他知道他关注了也没有用?无非是做最坏的打算而已。即便宣大边军,京营精锐全部覆灭,朱祁镇也要再拉起一支敢战之军才行。 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自古以来,河北与关西,都是出精兵的地方。所以,北京这个地方,招兵从来不是问题。 问题是如何调整兵制,适合招兵的情况。 卫所制度之中是没有这些募兵的地位。 这正是朱祁镇一直想做,一直慎重不敢做的军制改革吗?前线可能大败的消息,反而是朱祁镇兵制改革最大的推动力。 在北京可能危险的情况之下,谁都不会阻拦皇帝的任务举动。 一时间朱祁镇意志畅通无阻。 所以,朱祁镇有另外一场战役要打,对战事,只能托付一个信任的人。 武兴这员老将,或许太皇太后信任,当初朱祁镇登基之后,太皇太后放出镇守地方的将领之一,如果不是深得太皇太后的信任,这样的重任不会落在武兴头上。 但是朱祁镇却更相信杨洪。 虽然武兴是员老将,资历还在武兴之上。 朱祁镇如此,并不是感情用事,毕竟杨洪驻守边疆,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对这方面最有经验。 而武兴却转镇内地,还担任过漕运总兵官。在防御鞑子的业务上,朱祁镇还是相信一直在边境的杨洪。 等杨洪接到命令的时候,三军已经到了阳和口。 如此一来,三人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有一点尴尬。 因为武兴资格最老,手中兵马最多,虽然多为步卒,三人已经都尊武兴为尊。但是朱祁镇却任命杨洪为总兵官。这就有一点尴尬了。 松了一口气却是,皇帝没有追究责任。 很多大臣将领出外的时候,皇帝都会授予便宜行事之权,但是一般大臣都知道分寸,一些小事,便宜行事是没有问题的。 这一次动用十几万大军,这一战如果败了,估计从边墙到北京,再也没有士卒了。事情如此重大,没有皇帝背书,胜了负了都不好说。 如果不是,成国公所部情况太危机了,说不定晚了一步,大明的骑兵都会全军覆没,他们是万万不肯冒这个险的。 而今有了皇帝背书,总是好事。 杨洪接旨之后,立即向武兴解释道:“武将军,此战陛下信任我,让我担任总兵官。不过是我在宣大有一些虚名而已。武将军乃是军中前辈,如果有什么事情,还请直言不讳。咱们都是为了救成国公出来。” 武兴脸色一丝也露不出来,说道:“都是为朝廷办事,谁当这个总兵,都无所谓。” 至于武兴是真无所谓,还是假无所谓,此刻谁也看不出来。 杨洪说道:“根据顾兴祖的消息,而今瓦刺已经占据了猫儿庄,我派出的夜不收还没有探明大军所在,但是想来瓦刺既然想占据猫儿庄,就一定有所企图。” “如此,大军就在猫儿庄不远处。” “所以,我军出关,直扑猫儿庄,夺下猫儿庄之后,步步为营退入关中,须在阳和关北三十里处留一部驻守,然后在晾马台,再建一营,如此前后呼应,就算是瓦刺有三十万人马,也撼动不了,我军的退路。” 顾兴祖此刻已经成为阶下囚。如果不是顾兴祖的爵位,朱祁镇的圣旨之中,就捎带将顾兴祖给斩首了。 只是胡濙劝朱祁镇,这个时候不管什么原因都要慎重一点,不是擅杀大将的时候,即便要杀,也要三法司会审,明正典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