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乌拉尔州> 第1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部分 (1 / 4)

跋 写在前面的话

小说以十月革命时期由旅俄华工组建的中国团为原型,讲述了营长桑来(真名:桑来朝;山东人;中国团营长;托博尔铁桥一战牺牲)团长任辅臣(真名:任辅臣;铁岭人;中国团团长;诺伏—屠林战役牺牲)电报员安娜(真名:不详;俄国人,乌斯钦科妻子,任辅臣的家庭教师),政委乌斯钦(真名:乌斯钦科;俄国高加索人,中国团政委)等人之间爱恨情仇的战争经历。以中国团历史上真实的战役为背景(阿拉巴耶夫斯克矿区首战,修道院之战,乌里扬诺夫驰援战,攻占库什瓦获红鹰团称号;强渡阿克塔伊河;叶洛沃村突围战,拉亚镇奇袭战,跋涉图尔盖荒原,新图林斯克攻坚战,托博尔河夺桥战;最后一战:诺伏—屠林战役。全军覆没。)表现了战争,爱情,阴谋和人性等各个方面。

目录

跋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 身世

第二章 俄国

第三章 转战

第四章 爱情

第五章 河泽

第六章 山林

第七章 蒙面

第八章 悲歌

第九章 牺牲

后记 结局

附录一 内战经过

附录二 俄国内战人物及事件

附录三 图片资料

相关背景及小说中许多细节的历史渊源

一 十月革命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互联网上,十月革命已经不再被“神圣化”。有时反而被“妖魔化”:如指责十月革命是一场“阴谋*”,“推崇暴力”。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实际上,在世界历史范围内,没有哪一场革命比十月革命更像一场“阳谋”了——提前就公布了起义日期——因为布尔什维克理直气壮:我们已经在苏维埃(俄语中为“协会”的意思)中成了名符其实的多数派,克伦斯基少数派政府必须交权,不交权就动武。但还是有人说:就算是“阳谋”,也是被迫的阳谋,是因为加米涅夫故意在《新生活报》上泄漏了起义日期。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托洛茨基在其回忆十月革命的文章中说得很清楚:“…… 十月起义预定了准确的日期——十月二十五日,不是在秘密会议上预定的,而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预定的。”或者说,是当着孟什维克派,亲克伦斯基派(如奇赫泽和扎瓦杰)的面,威吓性地公然预定的。起义日期尽人皆知。否则,孟什维克派领袖唐恩,也就不会坚持要把第二届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从十月十五日推迟到约定起义日:十月二十五号。不仅日期是公然的,军事准备也是公然的:对彼得格勒卫戍部队的争取和劝说,都是在报纸和演讲中公开进行的。成千上万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和集结,也毫无秘密可言(为工人赤卫队发放五千多支步枪的命令,是托洛茨基当着反对派的面签署的)。对加米涅夫的所谓“泄密”,布尔什维克的上层也未做任何处分或指责。只是后来斯大林出于个人目的,要除掉加米涅夫,才开始指责他“泄漏了起义日期”。

那么,十月革命是否“推崇暴力”呢?如果克伦斯基——这位前苏维埃副主席兼军事委员会委员,乖乖向苏维埃中的多数派交权,布尔什维克便会以合法身份上台,就不存在“暴力夺权”问题。但克伦斯基不仅不交权,反而查封了布尔什维克的报纸《工人之路》和《士兵》;捣毁了其多处机关。同时命令卫戍司令切列米索夫,将同情革命,“被宣传彻底毒害”的卫戍部队五个团调出彼得格勒。并调集了几个突击营和士官学校学员大队,配发了机枪和五个弹药基数的子弹。克伦斯基作为犹太人,性格上并非那么磨刀霍霍。他刚开始调集的三千多人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