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娃哈哈、汇源、乐百氏、蒙牛等;先收购后脱手的有淘大食品、豪门啤酒等。
在并购与资本运作方面,达能的战绩还算勉强;在企业实际经营方面,达能却是著名的“无能”的跨国公司。达能在中国的投资多数为参股,由中方合作者进行实际经营;并不是达能不想介入经营,而是由于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达能最初踏入中国市场、与上海光明乳业第一次合作中,就由于经营能力露出马脚致使光明掌门人王佳芬拒绝合作。此后达能在中国的经营尝试一直不顺利。2000年达能吞并中国著名的饮用水品牌乐百氏,“清洗”掉乐百氏的老管理团队后亲自抓管理,但这一间达能唯一实际经营的企业,在接手后的2005…2006年度,立报“血光之灾”、亏损竟然超过3亿元的天文数字,创了业界记录。
一方面自已做不好,不得不合资;在合资中又不被合作伙伴所尊重,“如何控制宗庆后们”就成为达能的大难题。强势的宗庆后不必说了;汇源、光明,甚至新伙伴蒙牛的掌门人,一个比一个横,多年来每个人都在一边和达能合资,一边在媒体上骂达能,并且坚称不受控制——明明是达能的合作伙伴,却又似乎以达能合资为耻。
娃哈哈事件中,达能中国的人都逃不了干系。秦鹏开始被怪罪:虽然2005年许可非合资公司使用娃哈哈商标的协议是由范易谋签字的,但新上任的范易谋有理由不了解非合资公司的运行状况,在中国多年的秦鹏没有理由不了解;论功过呢,范易谋在报表里发现了问题,而秦鹏还蒙在鼓里。秦鹏的错误不仅在于失职,同时其任期内中国区战略也被否定了——投资以后不参与经营是不行的!达能决心解决此事,全球总裁小里布声称:对娃哈哈事件不能采用“临时修补”的办法,要寻找一种“永久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经营中,还是要有主动权才行;而主动权必须不计代价地获得。
从达娃之争打响第一枪开始,范易谋开始亲自操刀中国区事务,尤其是与宗庆后的斗争;“不顶用”的中国血统经理人秦鹏被虚置。
中国市场是16亿人的市场,达能在中国市场已花了二十年心血;集团总部下了决心:中国市场决不能沦陷,逐步收复失地,就从娃哈哈开始。
情理法:第一波较量
范易谋开始着手解决宗庆后自留地的问题,发觉此事颇费脑筋。
虽然范易谋认为达能的权益被侵害了;虽然整个达能已经把宗庆后看作一个窃取达能资产的人、无法容忍一个总经理竟然在娃哈哈身上赚的钱比大股东还多,但是范易谋绝望地发现争论的焦点在于“代加工的利润是多少”,而达能在这场纠纷中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优势可言。
绝境:达能困局(4)
“代加工协议”约定:非合资公司可以开发、生产娃哈哈产品,并且交给合资公司销售。企业是宗庆后经营的,宗庆后作为总经理,有权在合资公司与非合资公司之间分配利润。
达能委屈地“揭露”说:一直以来,(娃哈哈)管理层对达能方面的解释是,非合资公司是作为“代加工”工厂的形式存在的——“代加工”听起来不应该有什么惊人的利润吧!例如中国代加工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
但宗庆后可不认为代加工的利润就一定要非常低:非合资公司研发新产品支付研发费用,在产品推广中非合资公司也负担一部分宣传费用,利润对半分没有任何不妥。
达能若提出异议,要求合资公司多分利润、非合资公司少分利润,由于非合资公司完全有自由向达能说“不”;如果达能拒绝与非合资公司合作,就违反了“代加工协议”,同时会导致合资公司没有东西可卖,销售报表马上反映出来,股市马上有反应,这样对达能的股东无法交待。
于是范易谋试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