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呆到布豆不代达
虽然已经认识了很多字,但我的发音还是很不清晰,我说的话只有家里人才听得懂。比如,对于我常吃的苹果,发音就是“布多”;我最爱吃的巧克力,发音就是“刀嘀嘀”。最有意思的是,有一天晚上,我在爷爷奶奶家里吃晚饭。电视里正播放天气预报,突然,我冒出了一句话:“呆呆到布豆不代达。”全家人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第二天,电视里又播放天气预报了,我又说出了一模一样的话,可家里人还是没明白我要说的是什么意思。于是,第三天晚上,我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坐在电视机面前,当天气预报播放到福州的天气时,我一下子冲了上去,指着“福州”两个字,用劲儿喊到:“呆呆到布豆不代达!”这时,全家人恍然大悟。原来,绕了半天,我要说的是“爷爷到福州不在家”啊!
我的表现完全超出全家人的想象。特别是爸爸,本来他只是希望能听到我开口叫他一声“爸爸”,就非常心满意足了。然而,他做梦也没想到,我不仅能开口说话,而且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认识这么多的字。家人在我身上看到了种种“不可思议的奇迹”,很是开心,也更加为我骄傲,为我自豪。所以,即使我说话再不清楚,甚至有时连前一天学的是什么词都忘记了,他们也决不会指责我半句,而是非常有耐心地继续教我识字说话。因此,我识字说话的兴趣,从来就没有被打击过。
爸爸还想出了一个增加我自信心的好点子。他把我的表兄表姐表妹一起叫到家里来吃饭。饭后,一起进行说话识字比赛。根据比赛规则,每个人都要读出卡片上的字,谁说得最好,谁就是冠军。每当轮到我时,只要我一读出了卡片上的字,爸爸就带动表哥表姐们,一起大声为我欢呼。我看到他们这样,也跟着一下子兴奋起来,越读越来劲。每次比赛,我都能拿第一名。但是我哪里知道,我每次都得“冠军”,是爸爸和表哥表姐们布下的一个善意的圈套啊!
有很多次,在公共场合,特别是在公共汽车上,父母常常和我开心地交流。我是那样地无忧无虑,全然不知周围人的感觉。懂事之后,爸爸才告诉我,当我发出古怪的声音时,汽车上所有的乘客,都不由自主地以奇怪的、甚至是嘲笑奚落的目光,盯着我们。然而,家人却置之不理,继续和我大声说着笑着。常常到我们下车时,那些目光已经不知不觉地由嘲笑歧视变为敬佩和欣赏了。
就这样,在不断的欢呼声中,在家人的努力指导下,我对识字说话的渴望,就像被压抑已久的活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六岁时,我已经认识了两千多个汉字,并能轻松地阅读报纸上简单的文章和亲人的书信了。在许多人眼里,我无疑是创造了一个奇迹。而我自己却觉得,这两千多个汉字只是在快乐中,在不知不觉中,闯进我的脑海里,再也不会被忘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舌头要听话(1)
1986年的夏天,全国高温,南京更是酷暑难耐,气温高达40多度。很多人产生了“高温反应”,心情烦躁,无心工作。可爸爸还能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屋里,专心致志地为我研制正音卡片。他唯一的心愿就是让我能够和同龄的普通孩子一样,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自从见了北京的聋童后,爸爸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我发出清晰的声音来。所以,他专门研究了中央戏剧学院的教材《舞台发音技巧》,想从科学的角度了解每个不同的音究竟是如何发出来的;同时还读起了各种汉语拼音报,对汉语拼音进行仔细地研究。紧接着,他又不顾高温酷暑,闷在办公室里,为我制作正音卡片。两个月之后,汇集了1400多个常用词的几百张正音卡片,总算全部制作完毕。
为了调动我对正音的兴趣,爸爸特意为我写了一首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