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53部分 (2 / 5)

鱼凫氏时代的蜀国因此一蹶不振。

若干年后,与鱼凫氏同为杜姓的开明氏,取代前者蜀国凿穿巫山,引导水流流入境外。ps:找资料时才发现,长江竟然就是因古蜀国开挖巫山导出洪水而形成,厉害。

此后,蜀国便进入了开明氏部落阶段,从此走向强盛。

当时的蜀国非常强大,在中原仍然处于数十国林立的时候,蜀国就将疆土扩张到了北至汉中、西至蜀山、南至南中(云南),东至巴黔的地步。

直到,蜀人碰到了巴人。

巴国,或者说巴人,他们最高生活在巫山,与楚国比邻当时的楚国,领土只有楚西这块,尚未得到楚东。

在与楚人的战争中,巴人被迫向西迁移,在蜀国与楚国的夹缝中,艰难地在后来称作巴地的地方生存下来(即四川盆地东部),以巫山作为屏障,抗拒楚国。

若干年后,楚国向东扩张,巴楚关系不再紧张,蜀人就成为了巴人的新敌人。

对于蜀人来说,巴人是侵占了他们家园的侵略方,而对于巴人来说,他们渴望得到(四川盆地)这块肥沃的土地。

于是乎,巴蜀两族展开了漫长的对峙与僵持。

此时的巴国,也已建立了国家,并且陆续在巴郡境内建造了五座都城,即江州、平都、阆中等五座,也正因为此举,导致蜀国对巴国开战。注:抱歉,作者翻了半天资料,实在是找不到巴国剩下两座都城了。

不过话说回来,与其说巴国是一个国家,倒不如更像是后来羯角联盟、川雒联盟、川北联盟这种诸部落的集合体。

这个类似联盟的诸部落结合体,最早由巴氏、樊氏、(shen)氏、相氏、郑氏五个大部落组成。

不难猜测,这五个大部落之所以联合,恐怕多半是因为彼此谁也无法一口气吞并其余四方,且外部又有外敌楚国、蜀国的威胁,是故为了生存而联合起来。

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吸收了一些投奔巴人的小部落,以及一些拆分的附属部落。

因为缺少一个类似君主的角色,巴国的政权非常混乱,在并非生死存亡时期,五个部落往往各自为战,甚至于,不乏有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之举。

为了使诸部落能真正团结起来,巴氏、樊氏、氏、相氏、郑氏五个大部落决定推举一名大族长。

至于推荐的方式,自然就是通过武力。

最终,巴氏一族取得了胜利,因此,这些包括樊氏、氏、相氏、郑氏在内的部落,后来被中原统称为巴人,而诸部落联合建立的国家,亦统称为巴国。

在漫长的岁月中,巴蜀两国时常和睦、时常爆发战争,但最终,终归是谁也无法奈何对方,于是乎,蜀国的杜姓王,与巴国的大首领巴氏取得了默契,双方尽可能地避免发生冲突。

这并非是说巴蜀两国抛弃了仇恨、放下了成见,只不过是因为双方都没有把握战胜对方,因此只能达成和平。

两国间的战争逐渐趋向平息,双方都有意朝着其他方向扩张。

其中,蜀国主要是向西南扩张,而巴国则是向北方扩张。

相比较此时已经形成类似中原国家那般稳定文化的蜀国,巴国仍处于氏国的初期,而氏国初期的典型现象就是不断地扩张,吸纳、抢掠外族人口补充族人(包括奴隶)的数量。

在向北扩张的途中,巴人碰到了从陇西郡向中原迁移的赵氏一族,双方展开了战斗。

最后,赵氏一族在秦岭之人的帮助下,战胜且重创了巴国。

此后,赵氏一族继续东迁,逐步攻取了三川、郑国、梁国,建立了魏国,而巴国则因为这场战争,实力大受损失。

见此,蜀国立刻就打破了此前两国互不侵犯的默契,立刻派兵攻打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