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尊玄毕从不向人低头,这时也朝赵德言施了一礼,说:“多谢国师仗义执言,它日我突厥大军南下,夺了中原,一样能寻得邪帝舍利送与国师。”
颉利可汗大笑,说:“武尊说得极是,国师为本汗着想,不计个人名誉,日后本汗定当寻得舍利,赠与国师便是。”
众将也齐齐称赞赵德言,说他识大体,顾大局,不愧为(东)突厥人的国师。
当然,这一切也在赵德言意料之中,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也是谢虎王中手的一枚棋子而已。
突厥人迅速统一意见,决定借着罗艺反水的良机,重创正在南征中的北虎军。
为了更好的实施这一计划,突利可汗还建议让赵德言假意回复谢虎王一封书信,诈说突厥军队主力已经开赴西面,准备对长安进行攻击,让谢虎王放心,两边和睦如初,最后还在信上强调,邪帝舍利事关重大,让其速速寻来……(真是尔虞我诈,奇计迭出…!)
赵德言依计行事,再次赢得了突厥众将的赞赏和肯定。
就这样,心怀叵测的两军互相丢起了烟‘雾弹,直叫人眼花缭乱,搞不清楚状况。
又过了十多日。
南面传来北虎军在河南一带大败王世充所部,占领城池数座,其锋直逼虎牢关的消息。
颉利可汗大喜,自以为计谋得逞,遂召集众将,发兵十四万铁骑,直奔马邑而来,大战一触即发。
………………………………
第三十六章 马邑之战(一)
马邑自古就是中原农耕民族对抗草原游牧民族的前沿阵地,汉武帝时期就曾在此设伏过匈奴,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提前暴露了,使得当时的匈奴人察觉到危险而返回草原,故而功亏一篑。(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在马邑策划的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汉武帝派遣精兵30万,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将屯将军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率3万多人出代郡,准备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一举全歼匈奴主力。汉武帝同时派遣商人聂壹前往匈奴诱敌。军臣单于得到使者的报告后,率领大军向马邑方向进军。大军来到距马邑百余里的地方,发现沿途有牲畜,却无人放牧,引起了军臣单于的怀疑。匈奴在此时攻下一边防小亭,俘获了汉雁门尉史。在威胁下,尉史将汉军的计谋全部说出。军臣单于听后大惊下令立即撤军。)
从以前的那次马邑之谋不难看出,马邑这个地方确实适合打大规模的围歼战,但如何把保密工作做到位,又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难题了。像以前那种什么沿途有牲畜,却无人放牧……一个小小的雁门尉史都知晓整盘计划……这些漏洞就千万不要再出现了…!
吸取前人经验教训,这次谢虎王组织大军在马邑设伏,除了核心几位将军和谋臣知道外,其他士兵一律不知,连马邑的边防士兵也一无所知。
有谋士问,这样做,会不会让马邑的边防军和周边民众遭受损失。
谢虎王有所觉悟的回答:“要想骗到敌人,首先就要骗到自己人。若是我们把边境一带的人都撤了,那突厥人一看,还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吗!牺牲是在所难免的,突厥人要抢就让他抢吧!反正他抢得再多,等我军打败他们后,一切还不又重回我军手中。”
于是呼,突厥大军南下,顺利得出奇。有了罗艺这个“内应”在,突厥大军对马邑驻军情况了如指掌,集中兵力一点突击,马邑各处边军纷纷溃败,遗弃军资无数,突厥人更是大抢特抢,夺得牛羊数万头,人人脸上都笑开了花。
本着以快打慢的作战方针,突厥大军继续急行军南下,准备在北虎大军回过神来以前,就解决战斗,回到草原上去。他们一日行军两百余里,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