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女生小说>农家女的科举路阿宝是个宝> 第116章 舌战群弟子(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章 舌战群弟子(二) (1 / 2)

众弟子恍然大悟,‘习之不亦’不就是从‘学而时习之’中取出‘习之’,从‘不亦说乎’中取出‘不亦’吗。 仔细想想,如果给出充足时间,他们未必答不出来。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狠狠一巴掌。 秦霜玉:“......礼云玉。” 众弟子:容我想想...... 诸葛云疏:“出自《论语》......‘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 吴墨池:“......十尺汤。” 诸葛云疏:“出自《孟子》......‘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 ” “及其广大草。” “出自《中庸》......‘及其广大,草木生焉。’ ” “又日新康诰曰。” “出自《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 “......” “......” 众弟子:麻木...... 太恐怖了,有没有。 钱文星、秦霜玉、吴墨池:麻木...... 好不容易想出的新式题型,就这样被轻松破了......挫败感满满。 诸葛云疏摸了摸鼻子,没办法,谁让她记忆力好之外,还接触过这种类型的‘截搭题’。 甚至还有比之更加胡乱拼凑的。 如,比较有名的‘君夫人阳货欲’,‘君夫人’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章》中的‘亦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而‘阳货欲’出自《论语.阳货欲第十七章》中的‘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秦霜玉他们琢磨出来的是最简单的‘截搭题’,毕竟这种搭法则是出于同一篇章大句中的上下句,而后者则是出自同一本书中的不同篇章。 孰难孰易,一看便知。 甚至还有更过分的,分别截取不同本书中的一句话,让你写一篇经义文。 你还得想尽办法,强行将不同本书中的根本不搭边的句子,强行联系到一起去。 可谓是变态至极了。 “诸葛师妹,可否告知,你是如何快速将胡乱拼凑的句子,联想到它们的上下文?”秦霜玉不耻下问,眼中满是渴求。 要知道,她也是无意中和钱师兄、吴师兄讨论文章时,发现这种有意思的题型。 于是他们三人研究了好几天,这才发现此法更能检验读书人对某本书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 然后在钱师兄的建议下,带到了学术交流会上,这样不仅可以以此扬名,还能顺便打云水镇镇学的脸。 可怎奈,就是有人比你更加优秀,是你望尘莫及的存在。 诸葛云疏有些心虚: “其实一开始确实不懂,但是因为钱兄出的题太过于明显,所以一下就联想到《论语》中的句子,随之秦师姐又出了一题,我这才发现这种题型其实有迹可循。” “首先遇到这种‘截搭’在一起的题型,我们要先拆开分析其中的词句,然后辨明句子的来源。那如何快速辨明,如:‘习之不亦’,我先回想学过的书籍,发现并没有此句,然后再把这个句子拆成‘习之’与‘不亦’......那出现这种类型字词最多的就是《论语》,然后再根据其上下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瞬间就出现在脑海中......” “但能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我们要对所有学过的书籍烂记于心......” “......我先出一题,大家试试看,如:‘顾鸿’ ” 张皓率先答道:“这个简单,出现‘顾鸿二字的只有《孟子》......中的‘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 ’ ” “ ‘七十里子’ ” 王怡思考片刻,:“出自《孟子》......‘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 “大概就是这些,看多了也就更加熟练了。”诸葛云疏道。 她觉得古代的学子,悟性真高,不像她,要不是加了智商,以她前世的脑子,估计还要琢磨一段时日。 诸葛云疏往下一看,发现好多学子还是有些云里雾里的。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些普通弟子还是得先熟记所学内容再多运用几种类型的题型,才会更加融会贯通。 云木镇镇学夫子,直接拍手叫好: “虽然此题型是我们云木镇镇学弟子首创,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