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3部分 (1 / 5)

故事发生在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

岛上有充足的淡水、丰美的食物、湛蓝的海水和绵长的沙滩……

呈现出一幅如同人之初亚当和夏娃栖息的伊甸园一般的图景。

他们起先还能和睦相处,自发的按照文明社会的规则生活,分配工作,协同劳作。

但后来为了争夺对小社会的统治支配权,建立可以发号施令的权威,便互相残杀。

失去了文明世界的理性和秩序,没有了纲纪规则,没有了互助合作,这群孩子完全堕落成一群嗜血的野兽。

因为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残酷让戈尔丁对人类的本性产生了动摇和疑惑。

他认为人性中存在着野蛮和暴力的一面,也就是人性本恶,如果不能加以制止和约束就会爆发出来,造成恶果。

在中国古代就有这方面的论述,孟子持性善论,荀子持性恶论,千百年来争论不休。

于是,戈尔丁便萌发了写一部暴露人类本性的小说,展现人的本质是罪恶的观念。

这就是《蝇王》这部小说创作的由来。

有意思的是,他创作《蝇王》借鉴了1857年出版的一部儿童小说《珊瑚岛》的架构。

《珊瑚岛》由19世纪历险小说家巴兰坦创作。

讲述了三个男孩因为轮船在暴风雨中触礁,他们在南太平洋海域一个由珊瑚构成的海岛上与海盗和食人生番搏斗的传奇故事。

和《蝇王》表现人性的恶不同,《珊瑚岛》展现了孩子勇敢,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蝇王》这部寓意深刻的寓言小说也为戈尔丁获得了198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林子轩本身对于人性的善恶没什么看法,他还是希望人性善良一些的好。

正是由于邮轮上的这次讨论,他决定把《蝇王》写下来,作为对这次讨论的一个回应,也将成为奠定他在西方文坛地位的作品之一。(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观世界

林子轩把这件事告诉了赛珍珠,他想让赛珍珠来翻译这部小说。

虽然这段日子他为了写作《高堡奇人》努力的学习英语,但远没有达到用英文写作这种严肃题材的地步。

其实,戈尔丁并不是那种文采飞扬的作家。

他的小说中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基本上没有发展变化,也缺乏现实主义作家极为重视的环境描写。

他经常平铺直叙地讲述一个内容严肃的故事,语调平淡冷峻,很难碰到绘声绘色的描述。

这正是他不同于其他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地方。

他的小说是寓言小说,不求社会生活画面的丰富多彩,但求深刻的哲理和寓意包蕴其中。

在他的感受中,世界是荒诞的、可怖的、令人痛苦和绝望的。

他小说中那种滞重、淡漠和沉闷的气氛,和这样的一个世界正相对应,更好地显示小说的哲理内涵,更深刻地表现世界的不可理喻。

这种写作方式可以称之为存在主义文学。

这类文学作品往往描述一个荒诞的世界,生活在其中的都是些忧虑的、彷徨无主的“多余人物”,从而展现人类面临的问题和普遍的焦虑,并呼唤人们进行自由的选择。

存在主义文学以法国作家萨特和加缪为主要代表。

戈尔丁是存在主义作家中对荒诞论述得最为全面、最深刻,并使之具有新意的人之一。

林子轩认为赛珍珠并不是最好的翻译人选。

这部小说颇为怪异,虽然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也没有深奥难懂的言语,却充满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