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4部分 (3 / 4)

。……………………到了第二天,李飞阳在报纸的头版头条看到了一副报道的标题:一部《搭错车》,引得万人落泪。据悉,昨日在京都电影院播放了一部新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搭错车》,虽然名字令人费解,但是故事情节却真实感人,催人泪下。据看电影的观众们说,看到电影的最后结局处,女主角唱起“收酒瓶子”的歌曲时,现在观众集体落泪。本报记者听说后,特地进入影院观看这部电影,没想到如今电影院人员爆满,一票难求,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抢到了一张票。原来这部电影是一部音乐剧,讲述的是一个收破烂的老人与他收养的女孩之间发生的亲情故事……李飞阳又打开了另一份报纸,报纸上也有关于《搭错车》这部电影的报道,接连翻了几份,都有相关报道,看来这部电影比自己预想中的影响还要大。前世的《搭错车》一经播映,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深受感动的观众们,在电影下画后,集体要求进行重映,一连重映好几次,这股温度才慢慢的降下来。如果评定最感人至深的电影,那么在建国后的几万部电影当中,它也能稳居前十。这部电影的影响力一直持续了几十年,直到几十年后,仍然有人哼唱其中的主题曲,而且多年后又有多家电影电视公司对这个故事进行重拍,而且每次的收视率都居高不下,这部电影堪称文艺片里面的里程碑。

第四十九章 那愤懑的歌曲

作为一个年过五旬的老人,一辈子经历了风风雨雨,王不知对人情世故已经看的淡了,已经很少有事情领他放在心上。

只是前天在一次文学研讨会上,李飞阳对研讨会上众多作家的嘲讽与炮轰,那种从骨子里流露出的鄙视眼神,使得他怎么也挥之不去,闭上眼就李飞阳那冷冷的表情与不屑一顾的一抹冷笑。

王不知对于如今作协里一帮人正事不干,专门开会拍马屁、混日子的现象也颇有不满。只是这么多作家,国家养他们自有养他们的道理。

底层社会的一些政治宣传,平常的报刊杂志所需的文章,都得依赖这些与会的作家们。他们这次开会研讨一名去世作家的文章,倒也没什么不对的,错就错在,竟然把李飞阳也邀请了进去。

李飞阳是什么人?他可是文化圈赫赫有名的狂徒啊!得有一大部分作家写文声讨过他,他本人也对整个文化圈不感冒,要不是与王不知几人相处的还算愉快,他根本就不会考虑加入作协。

李飞阳刚出书的时候,除了王不知几人对他抱有希望之外,其余的作家对这么一个愣头小子根本不屑一顾,直到《红高粱》《高山下的花环》等书发表之后,一些人才发现这小家伙出手不凡,有大家气象,但是因为与其关系恶化,反而攻击的更加厉害。

但在李飞阳发表了《西游记》之后,关于他才疏学浅,行文粗糙不堪的一系列攻击,方才嘎然而止。

一部《西游记》让世人知道了李飞阳的古文功底是何等的深厚,那些说他才疏学浅的谣言自然不攻自破,这一部书狠狠的打了众多作家们的脸面,让他们夹着尾巴熄火了好多天,再也不敢在明面上与李飞阳叫板。

到了李飞阳发表《封神演义》的时候,虽然也偶有人说这部书有哪一点不好,但是指的都是书中的思想有问题,对于李飞阳的文采与写作功力已经没有人再提。

他一个人能压得整个文化圈失语,其文化底蕴与写作实力已经让常人难以望其项背。

虽说木高于林,风必摧之,但是架不住人家已经成了参天大树,等闲的风雨根本就不放在眼里;更何况人家还有一个比参天大树还要高大的靠山,他的两个老师无论在政界还是在文学界,都是毫无疑义的一代宗师,有这么两个老师,谁还能动的了他?

作家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知道什么人能得罪,什么人不能招惹,待到李飞阳被黄世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