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村头那棵老树> 第18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部分 (1 / 5)

15 林彪的阴谋和下场(下)

最重要的分歧当然是毛泽东和林彪集团关于设不设国家主席的争论了。

1970年3月6日,毛泽东提出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修改宪法的意见。他建议不设国家主席。中央政治局接受了他关于修改宪法的建议。

4月11日,林彪提出了设立国家主席的三条意见。他的秘书是这样记录的:“一、关于这次人大国家主席的问题,林彪同志仍然建议由毛主席兼任。这样做对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人民的心理状态适合。否则,不适合人民的心理状态。二、关于副主席问题,林彪同志认为可设可不设,可多设可少设,关系都不大。三、林彪同志认为,他自己不宜担任副主席职务。”

4月12日,当周恩来主持政治局会议,讨论林彪的建议时,多数政治局成员同意仍由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其中包括周恩来。对于周恩来和政治局多数成员来说,设不设国家主席,只是个形式问题——因为无论毛泽东是否担任国家主席,他的最高权威地位都是无可置疑的。当然,这件事最后还要报毛泽东决定。然而,当政治局讨论情况的报告送到毛泽东那里后,毛泽东当天就断然批示道:“我不能再做此事,此议不妥。”

但林彪却对设国家主席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固执。在毛泽东两次告诫他不要再提设国家主席之后,5月中旬,他仍然对吴法宪说,他主张设国家主席,不设国家主席,国家没有一个头儿,名不正言不顺。他要吴法宪和李作鹏在宪法修改小组会上,提出写上国家主席一章。关于林彪极力坚持设国家主席的真正动机,叶群后来在同吴法宪谈话时,一语捅破了窗户纸。她说:“如果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从1970年3月到8月,围绕设不设国家主席问题,代表林彪意见的陈伯达、吴法宪、叶群、李作鹏等人,在中央的多次会议上,同代表毛泽东意见的康生、江青、张春桥等人,闹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设不设国家主席的争论带到了九届二中全会即庐山会议上。毛、林事先都表示不在开幕会上讲话。可就在会议开始前一刻,林彪突然向毛泽东提出要讲点意见。林彪拿着讲稿讲了一个多小时,主要就修改宪法问题谈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与此同时,根据林彪、叶群在会前的布置,陈伯达与吴法宪还准备了一份设国家主席的宪法草案条文。

毛泽东已经察觉到会议中的这种现象,立即制止说: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不要再提了,谁坚持设国家主席,谁就去当,反正我不当!讲到这里,毛泽东冲着林彪说了一句“我劝你也不要当国家主席!”庐山会议之后,毛泽东授意发动了批判陈伯达的“批陈整风运动”,虽然批判的是庐山会议上站出来的陈伯达,但是矛头直指林彪。两人之间的裂隙至此扩大。

同时,毛林二人的冲突还表现在改善与美国关系的争议上。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毛泽东在对世界局势的分析上,把苏联看成是主要敌人,试图借助中美关系的改善达到遏制苏联威胁的目的。在外交上,以周恩来为主导展开了一系列同美国打交道的行动,而这一切林彪并未“共襄盛举”。不仅如此,林彪对毛泽东改善中美关系的做法疑虑重重,他曾经私下说过毛同美国打交道是要“栽跟头”的。在这些大事上的分歧,也导致了毛林的分道扬镳。

1971年8月15日,毛泽东离京南下,到中南、华东等省巡视,同各地负责人谈话,他指出:这次在庐山,他们的地下活动、突然袭击,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纲领的。同时又指出,要保护林副主席,当然他要负一定的责任。

总的来说,文革期间发生的“九一三事件”,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究竟是林彪下令发动政变、刺杀毛泽东,还是林立果等人假借林彪名义私自行事;究竟是林彪本人在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