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部分 (3 / 5)

制度也并非完美无缺,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西晋司马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次子,为人痴呆,却因为是嫡子,在哥哥死后,被立为皇太子,但其在做皇帝期间,接二连三地闹出笑话。

有一次官员告知他说民间有饥荒,没有粮食可吃,他却说道:老百姓为什么不去喝肉粥呢!,真是可笑至极。

虽然荒唐,但却仍然不失为一种息争和带来较少伤害的办法,然而世事无绝对,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或因皇帝本人的爱憎及各种利益团体的从中作梗,得王位者,并非全是嫡出。???????????????

??太子朱标,为人忠厚,心存仁慈,虽非嫡出,却是长子,朱元璋原配马皇后无子,无嫡立长,合乎祖制,可惜死得太早,这下可难为了朱元璋,在众多儿子之中,以四子朱棣最是精明强干,也最为他所倚重。但若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是不二人选,可惜他在10年前就死了,这样朱标次子朱允文就成为首选。但朱元璋担心朱允文儒雅仁柔,难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此外,朱元璋也曾考虑过要从其它几个儿子当中选择一人,二子秦王朱樉此时最长,但他实在是荒唐成性,难成大器,三子朱棡有谋逆之嫌,倒是四子燕王朱棣,文韬武略,是个不错的人选。

一次,朱元璋对几个心腹大臣流露出立燕王的可能性时,翰林学士刘三吾认为不可,“立燕王,置秦、晋王于何地?且皇长孙四海归心,皇上无忧矣。?”

可见立继承人的问题实在是个很叫人为难的事情,即便是杀人如同掐死一只蚂蚁的朱皇帝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头痛不已,四子朱棣封燕王,封地在燕京,燕京为南京之屏障,北方瓦刺一直是大明王朝的心腹大患,由燕王在此镇守,朱元璋很是放心,因此在众王之中,也是以燕王实力最为强大,但若立朱棣,其他王子也会觊觎王位,必然会引起争夺,朱标虽亡,但嫡子朱允文尚在,所以明□□朱元璋就视朱允炆为嫡长孙,权衡利弊之后,决意立朱允文为王位继承人,这样也比较合乎古法,然而这位一路杀伐而来的老皇帝似乎忘了自来就是强者为王的道理,朱元璋曾出一上联,让朱棣和朱允文对下联,上联:风吹马尾千丝动,朱允文对:雨打羊毛一片毡,朱棣对:日照龙鳞万点金,谁高谁下,一望可知,朱允文登基座殿,是为建文帝,不过四年,屁股尚未坐热,四叔便兵临城下,此便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宫中的一场大火之后,朱允文从此下落成谜。

朱棣登基,是为永乐帝,之后,便命郑和下西洋,随行精兵六万,此举一般人都认为是在追寻朱允文的下落,但建文帝的下落始终是个谜团,象梦魇一样在朱棣的心头挥之不去,为此郑和七下西洋,寻找朱允文。永乐一系,传至崇祯帝,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内有李自成,张献忠之乱,外有女真族乘机而动,内忧外患,危如累卵,幸有冀辽督师袁重焕拒敌于宁远城,一炮结果了创下后来大清王朝276年基业,被追封为清□□的□□哈赤的老命,继承汗位的□□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比之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招离间计,刚愎自用的崇祯帝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崇祯此举,无异于自毁长城,自废武功,最后被迫煤山自缢,朱氏子孙多为起义军和清军剿杀,几乎绝种。

皇太极北京称帝,改号大清,后猝死,传言为其弟多尔衮所害,皇太极八子福临登基,是为顺治帝,多尔衮摄政,累加封为父皇摄政王,后多尔衮坠马身亡,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仅仅一个月之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

?顺治二十四岁出家,其子八岁玄烨登基,是为康熙帝,鳌拜等四大臣辅政,后康熙诛鳌拜而亲政,康熙共计子女35人,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之后两废两立,晚年更是上演一出九子夺嫡的宫廷故事,后来康熙猝死,帝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