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二十个照面,韩爷看看抵敌不住,回马就走。伍爷叫声:“哪里走!”拍马赶来。韩爷不走自己营门,竟往侧首山中而走。伍爷看看赶上,韩爷看四面无人,住马大叫道:“贤侄休赶,老夫有言相告。”伍爷住马道:“你且讲来。”韩爷道:“老夫年老,不知贤侄这等年少英雄,使老夫钦服之至。但贤侄不知,后队趱粮救应使天宝将军宇文成都,好不厉害。他使一个镏金鎲,重三百二十斤,有万夫不当之勇。贤侄虽勇,恐非所敌。故此老夫劝贤侄弃此南阳,投往河北,暂且守候。想目下真主已出,隋朝气数亦不久矣,后自当报仇。贤侄意下如何?”伍爷道:“老伯此言虽是,但我大仇在身,刻不容缓,奸臣之子宇文成都到来,我何惧哉!老伯请速回,下次不可轻出,若再撞见小侄,不认得老伯了。”韩爷带转马头就走,叫道:“贤侄,你仍旧后面追赶,以别嫌疑。”伍爷依言追下来,追出山口,不表。
再说那隋朝众将不见了主帅,各自分头救应。只见山中追出主帅,众将大叫道:“反臣不可伤我元帅。”众将挡住,韩爷回进营门。伍爷也不追赶,收兵而去。韩爷下马卸甲,坐在交椅上,众将参见致罪。韩爷分付众将,退回麒麟关扎住,计点众将军士。头阵与司马超交战,折去大将一员,兵二万;二阵与伍云召交战,又折去大将六员,兵三万;麻叔谋领兵,折去大将十二员,兵二万。前后共折大将数十员,兵七万,锐气已衰。一面修表进朝求救,一面差官催救应使宇文成都速来讨战。又发令箭两枝,一枝去调临潼关总兵尚师徒,一枝去调红泥关总兵新文礼,前来帐下。那差官得令,各自分头前去。
且说那伍老爷大获全胜,兵回南阳,众将接见道:“主帅如此英雄,何愁隋朝不灭?”伍爷大喜道:“全仗众将同心。”众将道:“不敢。”兵士报道:“启爷,韩擒虎带领败兵回转麒麟关去了。”“再去打听。”“得令。”伍爷回至辕门,分付众将各归营寨,三声炮响,分付掩门,回进私衙。夫人接见,分付家将取纱帽便服,换下盔甲。夫人见血染白袍,忙问道:“相公今日与隋兵交战,胜负如何?”伍爷把杀败擒虎之事细细说了一遍。夫人大喜,忙分付摆酒:“相公为父报仇,交战辛苦,请畅饮几杯,以为得胜酒。”伍爷一来劳力辛苦,二来肚中空虚,把酒一连数杯,不觉大醉。看见丫环抱着公子,接过来抱在怀中,说道:“吾儿,你后来要与父争气。”夫人见老爷醉了,分付丫环取夜膳过来。夫人自己接过公子,递与丫环。老爷连吃了十多碗饭,家将收拾已毕,夫人分付掌灯,送老爷安置。
再说那韩爷坐在关中,心中愁着宇文成都怎么还不到来?倘伍云召兴兵前来,何以抵敌?分付三军,将各门紧闭,整备炮石。忽见军士报进:“启爷,宇文天保将军,趱粮已齐,在关外要见元帅。”韩爷号令他进来。军士来到关外说:“宇文将军,元帅请进见。”宇文成都匹马进关,来至营门,上前见了韩爷道:“公爷在上,末将参见。”“将军少礼。”“公爷起兵已及三月,为何还在这里?”韩爷把两次交战,折去大将、军士,一一说了一遍。成都大怒道:“那反贼如此猖獗,待小将明日出阵,擒那反贼,一来与诸将报仇,二来与公爷出气。”韩爷道:“须要小心。”那成都辞别出营,上马出关,分付军士将粮草上了仓廒,又分付随征十二员英雄,明日同进南阳,擒那反贼。
那宇文成都身长一丈,腰大十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使一柄镏金鎲,重三百二十斤,隋朝算第二条好汉,按上界雷声普化天尊临凡。一日在长安城甘露寺,那寺内殿前有一鼎,是秦始皇所铸,高有一丈,大有二抱,上写着“重五百四十八斤”。适值这日隋文帝同文武百官行香,谓化及曰:“朕闻卿之子成都,力能举此鼎,可宣来试与朕看。”化及俯伏奏道:“臣儿随驾在此。”“臣宇文成都见驾,愿我皇万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