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武侠历史圈> 第246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6部分 (2 / 4)

达姆”(贝宁独有的女当家)穿的也是拖鞋;骑着二手摩托揽客的青年往往穿着拖鞋,开崭新宝马的富豪常常也穿着拖鞋。不但如此,他们也不太计较衣服和鞋的搭配,传统长袍、运动便装甚至西便装搭配拖鞋的穿法,在我们看来怪异,他们却安之若素。

他们也不是什么拖鞋都喜欢。普通的平板拖鞋、皮拖鞋、胶底拖鞋,在当地销路并不佳,最受欢迎的,是那种看上去很土气、一般人乍穿很不习惯的“人字拖”。我曾试穿过这种拖鞋,由于需用姆趾和食趾夹住那连接鞋面和鞋底唯一的一根撑子,稍不留神鞋就会脱脚,因此只能慢走,不能快行,但当地人却不然,不但行走如飞,丝毫不碍,而且骑摩托、开汽车、搬重物,样样能做,甚至在贝宁,我曾亲眼见一位胖乎乎的中年妇女穿着人字拖,一溜小跑地撵上一辆已开动的长途汽车。

待得久了才明白,当地气候炎热,地面又多沙土,皮鞋、球鞋穿久了容易出脚汗,石子之类还容易钻进鞋里,既不舒服,鞋又特别费,而且当地许多人是虔诚教徒,祈祷、礼拜时要脱鞋、净足,皮鞋、球鞋都没有拖鞋方便。

至于偏爱人字拖也有奥妙:平板拖、皮拖之类虽然容易习惯、初穿也很舒服,但在西非,拖鞋是要穿出门、走远路的,使用率和磨损情况比通常严重得多,这些鞋的鞋面和鞋底之间不论胶合线缝,一般都是在脚的前端两侧相连,在高使用、高磨损的当地,这些相连部分的皮质和塑料很容易老化开裂,并最终断开,一旦断开,这只鞋就很难修复,只能扔掉。而人字拖则不然,孤零零一根硬塑料撑子看似单薄,却极难损坏,即使坏了,找根绳一接,底下打个大结,就能接着穿好久,至少也不至于光着脚跑回家去。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生活较宽裕的家庭给小孩子买拖鞋当礼物,就往往选择漂亮的彩色平板拖,而不是人字拖。不过在选择时,他们通常会买那种在国内看来比较低档的透明塑料制品,却对真皮、人造革制品不屑一顾,道理很简单,透明塑料拖更结实、更耐穿,而且鲜艳的颜色很讨孩子们喜欢。

………【对付疟疾的高招】………

在西非长期生活的中国人没有不谈疟色变的。疟疾这种由蚊子传播的恶性热带病发作突然,一旦发作,便忽冷忽热,十分难受,而且此病来得急,发展快,早上好好的,不到中午就可能高烧40、满嘴胡话,如果治疗不及时,弄不好有生命危险,因此每个在西非的中国人对疟疾都如临大敌、严防死守。

传播疟疾的杀手是蚊子,预防疟疾的最佳方案自然是灭蚊了。当地人喜欢用蚊帐,可中国人在当地常住的都是大忙人,晚上睡觉很晚,蚊帐再好,总不能一直裹在身上,因此中国人的招数是物理和化学两手:物理招是开足空调冻死蚊子,化学招是杀虫剂加蚊香。这些招用处还是有一些的,但也颇有不足——空调在热带工作负荷太大,加一次氟利昂很快就得再加,用来冻蚊子实在成本惊人;杀虫剂、蚊香不是效果不佳,蚊子根本熟视无睹,就是把蚊子熏死之余顺带把人也熏个半死。

况且,当地四季皆夏、气温高,卫生条件又恶劣,谁也免不了每天被蚊子叮上几口,中招怕是难免的。当地医院卫生条件极差,若去就诊,弄不好疟疾没治好,反传染上别的病症。一些大城市有欧洲人开的医院,卫生条件要好得多,但价格高得怕人。

这还不算,中国人体质和黑人、白人都不同,去他们的医院就诊,往往会出意外。2003年在贝宁科托努我曾得过一次恶性疟疾,被送入一家欧洲人医院,结果被用了超出需要剂量数倍的点滴奎宁,差点把肾脏弄坏不说,疟疾也只消停了半个月不到就卷土重来。

好在许多地方都有中国医疗队,他们不但备有青蒿素等特效药,而且熟知中国人需要的剂量,收费也很低廉(还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