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迁终于通过了所有的课程,《周易》、《尚书》、《春秋》、《左传》、《国语》、《诗经》、《战国策》等诸子著述统统钻研了一遍。这时他已经20岁了,身材颀长,面相斯文,是该讨老婆的时候了,也不愁没人要。孔子十九岁就娶妻了呢。可是司马迁没陷进爱河,倒是陷进历史长河中去了。他在看书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疑问,需要实地考察才能够解决。当时他父亲还只是个工薪阶层,银行里的存款也不多,哪来的闲钱旅游,更何况他还计划全国大旅行。于是,平日里他便把父亲给他的生活费攒了起来,省吃俭用的,跟现在高校里的女生流行把吃饭的钱节省下来买化妆品的那股决心和毅力有的一拼。怪不得司马迁那么清瘦。老师看他这样,便问他怎么回事,他才把心中的打算说了出来。老师大加赞赏,在经济上也给了他一些赞助。
年轻人总是理想万岁的,司马迁春风得意坐上官车,马蹄〃得得得〃踏遍了大江南北。就这样,车里载着竹简、绢帛和毛笔,怀揣着一颗年轻而悸动的心,司马迁第一站直奔自己的偶像屈原的老家。屈原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中国第一位大诗人。作为一个文学青年,司马迁对于屈原的乘龙驾凤,约会神女,天地任其傲游的浪漫形象崇拜得五体投地。屈原不但文采华美,还是个刚正不阿、誓死不屈的硬汉子。司马迁怎能抵挡得住屈原巨大的人格魅力。于是参观完故居,紧接着又过长江,到屈原〃所自沉渊〃之处凭吊。想起先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感慨,二十出头尚不省事的司马迁还有些不大理解。但是面临着滔滔江水,想到世道竟然可以逼一个贤人去自杀,不禁黯然泪下。
司马迁本来不是特别有钱,为了节省盘缠,他顺汨罗江南下,到了湖南长沙。正好西汉政论家贾谊曾在此留下故宅,司马迁便去凭吊。碰巧贾谊也是屈原的粉丝,司马迁认真读了他的《吊屈原赋》之后,才发现贾谊和屈原经历虽然相似,人生观却不一样。所谓〃淡然处世,得以善终〃。司马迁从此对人生又多了一层感悟。就算时运不济,死亡也不是惟一的出路。
得此感悟,司马迁欣欣然忘记舟车劳顿。他从小听着三皇五帝的传说长大,如今来到了湖南,怎么能不上九嶷山看看?上头可是有舜帝的尸骨啊。舜帝是天下明德的化身,深得人心。他有两个老婆,相互之间一点也不争风吃醋。舜帝不幸死于湖南,两个老婆便结伴来寻,哭得死去活来,不眠不休。竹子被她们的眼泪浇湿了,泪斑不褪,有诗云:〃斑竹一枝千滴泪〃。老百姓看着也悲痛,便在九嶷的太阳溪建了舜陵,陵前建庙。这样至诚至信的明君,司马迁心向往之,马不停蹄来此拜祭。
此后司马迁又到过许多地方,对日后修史都大有助益。特别是拜访韩信故乡的那一次,他发现淮阴的老百姓对这位韩爷津津乐道。负责接待司马迁的老大爷说韩信可是他们这小地方的大名人!虽说后来死得有点儿窝囊,当年跟刘邦打天下的时候也是叱咤风云的主儿,他照样是淮阴人民的骄傲。司马迁一听高兴了,书本上可找不到这么鲜活的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看来,光知道书本知识,局限性太大了!他又亲自去问当地的百姓,韩信那么高的个子为什么能够受胯下之辱而不一刀把那个流氓杀了。百姓们便把事情的始末讲给他听。说韩信当了大将军以后,回了一次故乡,韩信自己说,如果当初把他们杀了,就没后来的建功立业,所以小不忍则乱大谋。司马迁想这要是写出来,可是独家新闻啊。于是对自己的旅行生活越发满意。
就这样,他一人独行,走遍了全国九省。南到江淮一带,北至齐鲁之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算是全占齐了。真可谓〃太史公胸中固有一天下大势,非后代书生所能及也〃。如此难得的人才,且看汉武帝会怎么用他。
第二节劳碌命,凌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