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顺利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当中山先生穿起自己设计的、也是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时说:“这种服装好看、实用、方便、省钱,不像西装那样,除上衣、衬衣外,还要硬领,这些东西多是进口的,费事费钱。” 中山装由于具备好看、实用、方便等优点,所以一经孙中山先生提倡,就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由此可见,人民群众拥护伟人的创意,主要是因为:“实用、方便、省钱。”
*时,有形的差不多都被我红卫兵小将们跟司马光砸缸一样,争先恐后奋勇当先砸得差不多了,现在虽然说政府们为了发展本地旅游业,为了经营城市的需要,修旧如新,修旧如旧,花了血本,可是不要紧,这些都是可以赚回来的。据凤凰卫视的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里介绍,故宫有个景点,不仅修得光鲜发高,而且还摆上一龙袍造形,花十块钱往那一站,头衣合一,你就可以过一把皇帝瘾,多好的创意啊!
有形有物的遗产整完了,如今很多地方都热衷于申遗,什么都要跟文化和遗产亲热一把。说到底,还是为了建设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羞答答地跟在后面的商业利益。每次去黄振龙喝茶时,抬头即见店门上悬“广东文化遗产”,一想到咱喝的是遗产,就有点想吐的感觉。不小心想起一些往事,说三十年代的大上海,一些烟花女为了招揽生意,往往戴上一平光眼镜装作女学生。如今的大上海烟花女进步成了小姐,行头也与时俱进,小坤包里往往放一本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话说余先生听说此事后甚为欣慰,谦虚地说:“也算是咱为普及中华文化作点应有的贡献吧。”
等到中山市申遗大业成功之时,俺一定亲自前往中山参加在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并买上一件由制衣公司苦心创新后的中山装,然后到凉茶店买上一杯酸梅茶,再然后去书店看看余秋雨的书,如此下来,想不文化也难。接下来,俺将前往伟大的首都,买上一张门票,登上长城,看看身上穿的,手里端的,脚下踩的,全是遗产,此情此景,抚今忆昔,放眼全球,俺不得不信心百倍,放声大喊:“谁敢说俺中国人不是全球最牛B的人?”
可是走下长城,俺脚有点发软,有点发虚,有点类似吃了壮阳药后的感觉。雄起了一把,可是雄起之后呢,虚脱的身子依旧如故。
余秋雨说自己不是作家,作家们哭了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
余秋雨继多年前辞官辞教授后,最近又向文坛诸君请辞“作家”这一荣誉称号。
“我一再声明,我不是‘作家’”,余秋雨前些天答《财智人物》杂志问时称:“因为没有参加作家协会,也不知道什么叫‘文化散文’,觉得我写的那些东西不叫‘散文’也可以,免得‘散文评论家’盯上。”
媒体惊了,大呼大叫:余秋雨请辞“作家”称号……余秋雨,你不是作家是什么?!
是哦,一个著作等身,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作家,读者观众过千万的人公然宣称自己不是作家,这就像某省长在电视上面对镜头笑咪咪地宣称自己只是人民群众普通中一员一样,只要不是傻子,谁听了都生气。
如果问下中国的学生、小姐、甚至我们民工们,余秋雨是作家吗?
他们想必都会说,这狗日的不是作家谁还是?这小子不仅是作家,还是教授,文化学者。
是哦,谁是作家,谁不是作家,那得问问俺们老百姓先。
可是问题是,现在公共场合说谁是“作家”,就像在俺们中国,谁要是当着一个良家妇女的面叫她“小姐”,会跟你急的哦。作家、教授这两个词,在俺们中国,好像跟医生、公务员一样,属于同音多义词,如果按语言学的范畴,属于“假借”吧?
这跟那些到哪里都要想方设法找机会让大家明白自己是“中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