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五十万铁甲洪流,虎视眈眈,战争一触即发。南方边境,安南象一个丛林无赖,死缠烂打,我国边境人民苦不堪言。我们既要从现在着手,jing惕应对长远之患。更要巧妙利用各种力量,化解我国面对的直接军事威胁。
军委要求我们,要从地缘政治角度,充分认识实施西部战略的重要意义。从地理空间特征上看,中国是一个陆权和海权兼具的大国。在中国的西部、北部、西南部,被认为是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一部分。这一地区之所以被认为是历史的地理枢纽,是因为中国的这一广大地域,是几大文明交汇的地带。
在全球范围内,再也找不到一个区域能够与这个地域相比。中华文明(儒家文明)、印度文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在这里相遇。几大文明在这里争锋、冲突、融合。因此,这里是冲突之地,也是荣誉之地。
文明的交汇与冲突并不是使该地域成为“历史的地理枢纽”的全部。几大文明体系在这里落实为几个大的国家:中国,北极熊,天竺等。除了这几个大国外,中国的西部、西北部,还与被布热津斯基称作“欧亚大陆的巴尔干”的“潜在热点区域”相邻。
这些“潜在热点地区”,包括西亚和中东各国、北极熊的中亚各加盟共和国。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这一地域将来会是极其复杂的“破碎地带”,大国争相在这个地域施加影响。而由于特有的地理位置,相关各方从来都认为,未来中国将是这一区域重要的潜在竞争对手。
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复杂xing,还不仅仅限于此。
中国除了是欧亚大陆上一个重要的陆权大国外,还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有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海岸线总长度位居世界第四位,自南向北,跨越寒带、温带、亚热带三个自然地理区域。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主张的海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五。
但长期以来,中国被认为是一个大陆国家。中华文明发源于内陆大河,因而被认为是大河文明,与西方的海洋文明相区别。海洋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长期处在隐晦不明的被忽视状态。虽然也有一些强调海洋的言论,但是,对于海洋的地缘意义,一直没有系统化为国家意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近代,从中国1840年以来的近代史来看,地缘政治中的海洋方面,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地理枢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形态,都取决于海洋。未来中国的历史枢钮,也将主要取决于海洋。
把海洋因素纳入中国的地缘政治考量,使中国的地缘形势显得更为复杂。在中国周围分布着m国、倭国以及东南亚诸国。如果说在中国的西部,由于“欧亚大陆巴尔干”的存在,而凸现了中国地缘形势的严峻。那么,由于台湾问题、由于海域划分上与其他国家的分歧等,中国未来在东部、南部海域,形势将更加严峻。
综合考虑中国的地缘形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着如此复杂的周边环境。没有一个国家周围有着如此多的大国,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周围分布着那么多复杂的民族和文化。没有一个大国象中国这样,周边蕴含着这么多动荡的种子。
这样的环境,使中国成为未来世界的地理枢钮。传统的地缘政治学认为俄国、中亚、东欧是世界的“心脏地带”,这反映着英国、德国的全球政治构想,基本上是欧洲中心世界观的产物。在全球主义时代,真正的地理轴心,自然还在欧亚大陆,而就对于历史的影响而论,地理的枢钮应当在中国,它构成了连接未来两大地缘中心的“合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