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鱼、出大鱼、出好鱼。”
在诵经声和鼓乐声中,鱼把头来到了祭坛之前,高声大喊,“湖神保佑。”现场所有的渔工们也都齐声高喊,“湖神保佑。”然后大家开始向九个冰窟窿里面投放祭品。
接下来,鱼把头和渔工都要回到马爬犁的前面来,马爬犁上面是他们进行冬捕的工具。鱼把头站在渔工的队伍前面,高声喊道,“上奶干,炒米,给咱进湖开网的饱肚。”
一群村子里的姑娘们,手里端着托盘,托盘上放着奶干和炒米,依次来到渔工的面前。鱼把头给渔工每人端一碗,渔工开始吃。不多时,鱼把头再喊,“拿酒来,喝壮行酒。”
姑娘们用托盘端来空碗,另外有几位姑娘抱着酒坛子,来到渔工和鱼把头的面前,给他们斟酒。鱼把头再喊,“好酒助咱们打好鱼,干。”大家将碗里的酒一饮而尽,把碗放回姑娘们拿着的托盘里。
鱼把头再喊,“进湖、收红网、鸣喜炮,出发。”于是,鱼把头和六十名渔工一起,在祭师的诵经声中、在欢的鼓乐声中、在激烈的鞭炮声中,赶着马车和马爬犁往湖中走去。
静涵被这种壮观的场面给震慑住了。整个村子的人都在这围观,却没有一个人发出声响,大家都在神情专注地看着整个仪式的进行。直到这些人开始上湖,大家这才开始说话。
子轩和静涵的身边,站着的是村长还有村里的几个长者,他们给子轩介绍着这冬捕的过程。“你看那些马儿,都是提前半个多月,就用最好的细料喂的,就是为了让它们能够适应这个种活。要知道,这总共得有五六十张大网,要一张一张的连在一起,送到冰面之下。必须得用马拉着绞盘才能拖得动,马儿干这一天活,也是累的够呛呢。”
此刻的冰面上,鱼把头已经开始确定位置了。“这个叫做画窝子,就是由鱼把头来确定下网的位置。你看啊,鱼把头根据湖的底貌及水深,确定下来位置,然后凿开第一个冰眼。这就是下网眼,然后再由下网眼两侧各往前走两百步,确定翅旗的位置。看见他们扛的大旗了没有,那个就是翅旗。确定好翅旗,再从翅旗往正前方走两三百步,确定为圆滩旗。从圆滩旗的两个旗眼开始,往一起汇合,大概也是两三百步的距离,汇合到一起,这里就是出网眼,要插上出网旗。这几杆大旗所划的范围,就是网窝。这里面可是有很大的学问呢,网窝的大小和形状,送旗的角度等,都是祖祖辈辈积累的经验,和鱼把头多年的历练才能做好的。”村长的哥哥曾经就是个鱼把头,对于这些非常的熟悉。
渔工们开始在冰面上凿冰了,从下网眼到翅旗的位置,每隔二十步就凿一个冰窟窿。然后下穿杆,这穿杆的长度,比冰窟窿之间的距离要长一些。有的人手里拿着走钩,用走钩把穿杆从这一个冰窟窿推向下一个冰窟窿,就这样一直到出网眼。穿杆的后面系着一根水线绳,绳子不算太粗,水线绳的后面带大绦,大绦的后头带大网。就这样,水线绳带动着大绦往前走,大绦后面的网也就跟着往前走了。但是那些网很沉,于是就用马拉着绞盘,带动着大绦往前走。
跟网的把头用大钩把网一点点的推入水下,并且随时注意网的轻重。两侧网前进到出网眼后,整张大网已经全部下到了水中。
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大概光是下网就得三四个时辰。村长怕子轩他们受不了这里的寒冷天气,就说等着出网之前让人去喊他们,让子轩他们先回村子休息一下,暖和暖和。子轩怕静涵受不了这样的寒冷,于是就同意了,带着大家先回村子里去。
早晨起得早,刚刚又在寒风里站了半天,静涵也是有些累了。喝了些热水之后,就回到自己住的屋子,歪在炕上不想动弹。
子轩担心妻子,跟孙建业他们说了会儿话之后,也回屋了。“娘子,你这是怎么了,我咋觉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