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拂晓。
韩城县外,一队队身穿布面甲、肩扛长矛的士兵开始聚集。
在众多兵卒中,有两营身材高大、肌肉健硕的长矛兵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身姿挺拔,与周围那些瘦弱、不起眼的士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些长矛兵的存在,引来了周围士兵们好奇的目光。
远处一角落中,侯叔指着那些长矛兵问身边的熊子:“熊子,你知道这些大个子是什么来头吗?”
熊子嘴里嚼着肉,头也不抬的说:“听说是梁王的标兵营,这些家伙一个能打我们一百个。”
熊子的话音刚落,就大口大口地吞咽着肉块,仿佛在羡慕那些大个子们的身材,也想吃出那样一副强壮的身板。
侯叔听后恍然大悟,这些长矛兵恐怕和巡抚的抚标营一样,都是军队中的精锐。
“熊子,你昨日选了五十人,都选了什么样的人,”旁边的狗儿好奇的问道。
“选了五十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就是瘦了一些,一个个的看着没几两肉”熊子语气有些不满的说着。
“呵呵呵呵!有人肯跟你就不错了,还在这嫌弃,”侯叔笑着调侃道,熊子这嘴上没毛的家伙,根本没多少人愿意跟着他混。
“运粮队先行,运粮队先行。”
突然有一匹快马在队伍中快速穿行传令,这让很多原本坐在地上的兵卒快速站了起来。
“我先走了,这军官去晚了可是要扣钱的。”熊子像火烧屁股一般端着碗跑了起来。
那跑动起来诡异的扭动步伐,引得狗儿和侯叔哈哈大笑。
传令兵下达命令后,扩充到两千多辆的驴车缓缓拉动起来。
一辆双轮驴车大概可以拉动十石的物资。整个驴车队伍拉了一万多石粮食,其余的驴车则是拉着帐篷,锄头,铁锹一应杂物。
韩昔其实完全不需要如此多驴车,他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移动的军需库,不过这些招募而来的兵卒可不知道。
如果没有这一万多石粮食在队伍中,保证第二天就能跑一半人。
远处城墙上,看到队伍缓缓动起来,韩昔便是笑着问道:“两位军师,不知我们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只见韩昔身后两个中年男子听到问话,都没第一时间回答,而是彼此相互看了一眼。
这两人便是韩昔召唤出来的巡抚人才,一个叫郭三,另一个叫逢四,模样都很有大才风范,格调拿捏的死死的。
给人第一感觉便是大才贤士。
“梁王,现在天命还在大明,不宜轻举妄动,我们应该退守山林养精蓄锐,静待时机,”逢四上前一步开口道。
嗯!韩昔觉得逢四说的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天启年间比他规模还大的叛乱也有两次,分别是山东的白莲教,云贵的土蕃叛乱,这两次叛乱牵扯人数都是多达上百万人。
不过只是一两年不到的时间便被平叛了,此时的大明并不像某些小说里说的那般,一碰就破,整体实力还是很强的。
而陕西最先带头起义的王嘉胤,王二,还有后面的闯王高迎祥都没好下场。
越想,韩昔越觉得有道理,于是道:“嗯!广积粮,缓称王。”
说着韩昔面色有些古怪起来,这晋,陕,甘,宁第一个造反的是他,第一个称王的也是他,感觉兆头有些不好。
“梁王大才,正是此理。”逢四笑呵呵的说道。
“不妥,现在官兵羸弱,百姓苦明朝久矣,此时正是起势之时,只要梁王拉起大旗便有百万众来投,倒是一鼓作气将关中之地占据,如此我们盘踞关中静看天下时局变化岂不是更好。”郭三突然插口道。
韩昔听后,有那么一点心动,他确实有这个条件,因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