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部分 (4 / 5)

于事。即如十九日之朱谕,皇太后已以为过重,故不得不徐图之。此近来实在为难之情形也。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联一早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肤之权力实有末足。果使如此,则肤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础,而登进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等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肤熟思审处,再行办理。联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特谕。”

刘体智撰的《异词录》中,说光绪的衣带诏,其大体意思也和罗惇融之说近似。《清史稿》在“杨锐传”中肯定了罗惇融的记载,称“宣统改元,锐子庆昶缴手诏於都察院,请代奏,始传於世。”

《清史稿》一书是民国政府成立的国史馆编篡的,虽然后来被查禁,但应属正史性质,在编撰过程中可以查阅政府拥有各种档案资料,所以,《清史稿》的肯定便可以算是为密诏的真假问题画了一个句号。那就是说,康有为自己所宣称的衣带诏是假的了,真的衣带诏的内容,按《清史稿》所载是:

近日朕仰观圣母意旨,不欲退此老耄昏庸大臣而进英勇通达之人,亦不欲将法尽变。朕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非力行新政不可?然此时不惟朕权力所不及,若强行之, 朕位且不能保。尔与刘光弟、谭嗣同、林旭等详悉筹议,必如何而后能进用英达,使新政及时举行,又不致少拂圣意,即具奏,候朕审择,不胜焦虑之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九章 光绪是否准备发动针对慈禧的政变(6)

按这个密诏内容,光绪根本就没有任何发动政变的意思,他想要的是“使新政及时举行,又不致少拂圣意”,就是说,他不愿意和慈禧闹翻,他想要的,是在慈禧同意的条件下进行变法维新。

这就可以解释光绪为何不杀死慈禧的问题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过杀她,连“少拂圣意”也尽量避免。但是问题又出来了,既然光绪没有围园杀慈禧慈禧的意思,那么谭嗣同让袁世凯带兵进京,围园杀慈禧的意图是怎样来的,是谭嗣同自作主张想这么做?还是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秘密商量后的结果?

5.围园擒杀慈禧的策划

胡思敬的《戊戌履霜录》上记载有杨锐将光绪的密诏拿出宫后的情景,说是杨锐先将密诏交给谭嗣同看,“嗣同捧沼大哭,奔告有为,有为曰:‘太后当国几四十年,是更变多而猜忌甚,末可口舌争也。’嗣同日:‘是不难,当为主上了之。’引有为人卧室,取盘灰作书,密谋招袁世凯入党,用所部新建军,围颐和园,以劫太后,遂锢之。有为执嗣同手,膛视良久曰:‘母后固若是其可劫耶?’嗣同曰:‘此兵谏也,事成请自拘于司败,古人有行之者矣。’次日以告梁启超、林旭,启超称善,旭言‘世凯巧诈多智谋,恐事成难制,请召董福样。’嗣同不可。”

按这个记载,围园擒杀慈禧的注意是谭嗣同出的,梁启超、林旭等赞同,康有为稍微有点犹豫,但是也没怎么反对。谭嗣同出的主意,谭嗣同又一力承担,直接去法华寺动员袁世凯,似乎整个事情的策划、运作全部都是谭嗣同搞的。

但是谭嗣同是康有为的弟子,他们是一派的,都是帝党,如果《戊戌履霜录》的记载属实,那就是说帝党的确策划武力政变,要将慈禧太后或擒或杀。

但是康有为后来否认帝党策划政变的事,他在光绪慈禧死后,载沣当摄政王时,向载沣上书,书中说:“自逆臣袁世凯无端造出谋围颐和园之语,阴行离间,遂使两宫之间常有介介。。。。。。先帝之所以备历艰险以迄今日,实惟此之故。”

康有为认为围颐和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