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部分 (2 / 4)

感惊讶的工作场景。为什么《时代》周刊将2009年年度人物颁发给了中国的工人?只要我们深入企业第一线就能感受到了。从广东的珠三角到浙江,再从苏南到胶东半岛,我们到处都能看到勤劳无比的中国工人创造出的非凡业绩。

这就是当前各国媒体都在再三鼓吹的“中国制造”。

走在中国制造最前沿的包括著名的台资企业富士康。但是,即便是富士康也遭到不少非议。2006年,这家为苹果的旗舰产品iPod,还为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惠普等诸多世界顶尖企业代工的企业被英国的《星期日邮报》首先曝光,称富士康是家“血汗工厂”。报道中称,在富士康位于深圳龙华的工厂里,工人们每天生产iPod的时间长达15个小时,而她们得到的月工资仅为50美元左右。离开装配线后,她们的栖身之地就是与外界隔绝的宿舍。报道中还说,富士康装配线上的员工主要由女工组成,因为女工比男工便于管理。

在英国《星期日邮报》的报道发出之后,紧接着,国内的各大媒体就纷纷跟进。《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说,在富士康的生产线上没有凳子,除少数员工外,一般操作工都必须连续12个小时站着干活,不得说话。《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则以一名化名赵霞的女工为例,“她每天7点半进入装配显示器的流水线,上午工作到11点半,下午从12点半到下午4点半,又是同样的4个小时。从5点半到7点半是惯例的2个小时加班时间。周六和周日每天加班10个小时,如果遇到赶货,一天的工作时间超过了10个小时,仍按10个小时算,超过的部分算做是‘员工对公司的贡献’”。

这些报道的情况相信基本都是属实的。但是,另一个情况可能被很多人所忽略了: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去富士康采访的时候,看到在它的大门外面,成群的工人正在排队报名要加入到这家被描述为极其严厉和不人性的公司。后来,我还曾前往富士康在烟台和在武汉的基地,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当地总是有大量求职人员想要进入这家公司。

难道,他们不知道外界所报道的富士康的这些情况?

显然不是,既然事情已经炒得如此声势浩大了,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外界的指摘。相信,他们对富士康内部的情况总还是有些了解的——甚至可能通过他们的朋友、亲属等的介绍,比我们知道的更多。但是,他们对此却毫不在乎,不但不在乎,而且在内心还非常珍视,非常向往地去应征这些职位。

唯一的解释是,这些中国工人根本就不怕报纸上报道的,在里边将遭遇到的一切,他们不担忧这些,他们更看重的是最终收入的多寡。为了能得到多一些收入,他们宁可愿意牺牲掉一些休息的时间,宁可接受更艰苦一些的工作——虽然,在进去之后总有些抱怨,但那显然是——谁不希望能够得到更轻快的工作、更高的收入?

关于这一点,在我自己采访过的一家位于山东的制造企业里也有明显的感觉。那家企业的员工有些是来自周边乡镇的农村小青年,也有些是来自内地的打工者。好多都是夫妻两人一同在这家工厂里边打工。通常他们都是早上八点钟开工,然后中午有一个小时的休息,到下午一点钟重新开工,傍晚的时候可能还要吃顿饭,然后回来继续加班,通常都会加班到九点钟左右。即使是每天如此繁重的工作,这些工人每周的平均休息时间也只有一天。

在工作中,员工们都是站在工作台前,一站就是一天,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劳动。由于日积月累,他们的工作已经非常熟练。一个生手的工作效率通常只有熟手的一半还要低一些——而一名熟手的工资加上加班费差不多可以拿到每个月三千元。在许多人看来,这差不多也够“血汗工厂”的标准了。

但即使这样,在我采访当地一位农民的时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