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3部分 (2 / 5)

间,总算把自己按到了特制的抗荷载座椅上。

机长是林默,这是毫无疑问的,他和王学军是驾驶员。

5号负责导航系统,18号负责通信系统、35号和53号负责载荷控制,39号负责监督任务监督。

整体训练需耗时四天,他们将在这个全封闭的模拟太空梭内吃喝拉撒、洗澡睡觉整整四天,当中涉及到的工作除了起飞、着陆和控制机体状态外,还有有涉及模拟太空实验等工作。

林默坐在驾驶员的位置上,握了一下操纵杆,基本上和战斗机大同小异,不过辅助功能更加复杂,并不像战斗机在稳定的对流层和平流层飞行,太空梭需要完全跨越整个大气圈,严寒到零下近100度和高温至1200度的多种大气圈环境,对适应性要求格外的高。

“18号,确认导航系统是否正常。”

“已完成自检,完成卫星与地面定位连线。

“报告1号,通信系统连接正常,‘蓬莱号,与17个通信结点实现四通道并联。”

这个“蓬莱号”正是他们这驾驶的模拟太空梭,模拟器实体其实是一个纺锥形,而计算机上显示出来“蓬莱号”实体则是一个大三角形,机身机翼一体化设计,由于只追求速度和稳定性,不考虑作战,这样的设计在直线飞行和起降时,拥有非常出色的性能,特别是从外太空返回时经过大气圈时,可以依靠气动力布局获得足够缓冲速度。

进入各个座椅的候选者将自己开始绑定,这是非常接近于真实的飞行训练,模拟航天服最大可以模拟出10个G的过载力,可以完美模拟出现有神舟飞船的过载力(升空过载45G,返航324G)。

现在技术进步,可以控制过载力,不像以前没有上升动力装置的返回航可以达到12G的最大过载。

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非常难能可贵。

第四百三十五节 … 一步登天

待轮到他们这一届选拔出来的航天员的真正航天器仍然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完工,这十年时间足够让他们积累全部的经验。

庞大而复杂的航天器不可能像工业生产流水线一样制造出,注定了只能靠水磨功夫一点一滴慢慢地精雕细琢,甚至需要手工操作才能完成,即便这样,配件的报废率依旧高的惊人。

“2号,检查驾驶系统,进行参数比对,我需要随时都能联接上手动。”

“比对已经完成,1号,你真得要手动?上课时陈工程师不是说起飞过程都是程序自动预设的吗?”

“以防万一!”

与其把自己的性命交待到别人的手上,还不如更相信自己,林默坚信这一原则。

“好吧1大家开始各就各位,准备好,一分钟呼吸调整,呼!~~吸~~~呼!~~吸~~~…….”

起飞前的心态格外重要,检查检查再检查,仔细仔细更仔细,在进入外太空之前多一分准备就多一份把握,作为即将成为预备航天员,这个时候心态冷静下来,就越加能找到问题。

哪怕是一点点风险,都有可能造成航天员的牺牲,在点火前,航天员拥有一票否决权,中止点火流程。

没有人能拿人命来开玩笑。

这个呼吸法是林默传授给其他人的一个小技巧,恐怕没有谁能比一个战士更能掌握放松和冷静的诀窍。

完成心态冷静后,所有人再次开始检查所有的系统和功能模块,直到起飞前10分钟才停止检查工作,等待发射。

随着一声点火,模拟器发出巨大的噪声和震动,上百个各种功率的音效单元模拟出完全真实的音效,强烈的震动就和真的一样。

舱内前方可以看到舱外的大型液晶显示屏阵列上的画面·随着一阵猛列地颤抖,发射架迅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