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玄幻魔法>大明王朝1566严世蕃高翰文> 第七百零七章 先秦诸子百家之名家公孙龙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零七章 先秦诸子百家之名家公孙龙2 (1 / 1)

接下来便是《通变篇》“二有一乎?”“二有右乎?二有左乎?”此篇今人看来,更是完全不知所云。怕是没几个人知道为什么要讨论一二、左右。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左就是左,右就是右。还需要来提问故作惊人之语吗?

这明显就是受到了古今字义流变的影响。回归到易经就会发现,先秦,一往往被用来描述本源、内涵、整体,二则是列举其外延类别。一到二往往是概念的缩小限定。二是在一基础上的限定,任何二都不能包含完整的一。比如白马这个二就比马这个一的概念范围更小。白马也不可能保护所有的马的类别。左右是二的并列为关系,简言之,左右并列为二。如白马,黑马中的白黑就是并列为二,但左二与右二不同。

这一篇中描述的是名家的分类逻辑。分类逻辑:第一,分类的对象有大共性一。第二,分类的根据是对象不具有某种小共性,种差。第三,分类的结果子项并列累计外延与母项相同。第四,子项结果相互排斥,界限分明,不能模棱两可。第五,必须有且只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

其下便是《坚白论篇》“坚、白、石、三,可乎?曰:不可;曰“二可乎;曰:可””翻译成当下的言语就是,坚硬这种性质、白色这种颜色、石头这种共性,三者能同时感觉到吗?回答不能。感官分离,可以同时看到白石、坚石。但不能看到坚白石。手摸得坚不得白。眼看得白不得坚。感官相分离,而处理大脑只有一个,识别就有先后顺序。哪怕自以为是同时看到与摸到,大脑的信号传输也比有差异。

这一点正好与泰州学派最近的研究相通,有的人就是听觉为先,有的人是视觉为先,有的人是味觉、触觉为先。

此外,更重要的是,其后文强调“石其无有,恶取坚白石乎?故离也。离也者,因是。”“力与知,果不若因是。且犹白以目见,目以火见,而火不见。则火与目不见而神见。神不见,而见离。”“坚以手,而手以捶,是捶与手知而不知。而神与不知。神乎,是之谓离焉。”“离也者天下,故独而正。”

这里进一步强调,坚、白只是偶然,石才是本相共性,坚、白不是石所独有。石这一共性蕴藏于坚、白这些个性的事物当中。感觉没有理性可靠,但后者更慢,前者能更快认识事物一般特征。比如先认识坚、白,再理性推理出石头。理性以感性为基础。人的心智将感觉与理性相结合才能构成知识。单纯感觉,不需要理性推理的不叫知识。全是理性推理,缺少具体感觉支撑也不是知识。

《名实之辩》中,更是直接写出了“天地与其所产焉,物也;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实也;实以实其所实而不旷焉,位也;出其所位,非位焉;位其所位焉,正也”;名实相当“其正者,正其所实也,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进一步表明了名实相符的重要性。这里近乎是点名了前期杭州出版的第二版逻辑学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三大定律。

物不过其实,实不旷其位,正位正名,名实相符。跟儒家的名不正言不顺完全是两个意思。儒家是做事的名头或者是合法性的大义。而名家这里是更基础更一般的概念。举例是白马黑马属于马。但如果说白狗是马就言过其实。而马包含了白马黑马。但如果规定马不包含种马或者还包含海马。那么马这个名对应实就是出位。只有马所指称的马的集合都属于真正的马,且加起来等于所有马时,马这个概念对应的实才算是正位。这里面自然就包含了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与排中律。

其章节提问第一个干脆是让“列举当前哪些做到名实相符的名称,并解释概念内涵与外延?”第二个则是“共性与个性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在什么情景下谁更重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