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个更像是圣洁的寺院而不是妓院的地方也近乎不可能。”
宗教并不可能改变人的本性,它对人的极端压抑往往会使人变得更坏。和尚虽然口念善哉,表面上根绝欲望,但实际上他们的所做所为未必是这样。
由于宗教使人处于非自然状态,人的自然本能冲动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它便会寻找古怪的发泄渠道。教士之间的同性恋和修女之间的同性恋自不待说,各种变态的行为都时有发生。根据记载,性虐待行为也时常出现。
表现宗教反人性、对于人的天性和本能造成危害,本能对宗教的压抑进行报复采取种种奇特方式的文艺作品比比皆是,其中乔万尼·薄伽丘的《十日谈》是其佼佼者。这部作品讴歌了人的天性、本能、智慧和肉体的欢乐,揭露了宗教的虚伪与骗局,表现了人的本能对遏制、绞杀它的宗教势力如何进行报复。薄伽丘文笔明快而又犀利,讲故事的技巧极高,故事写得又幽默又风趣,令人看了之后不禁开怀大笑。但他讲故事的讽刺意味又极为深长,即使不看故事的细节,只从提要之中也可见出薄伽丘的功力:
五 张扬生命本能(5)
马赛托假装哑巴,在女修道院当园丁。修道院的修女们争先恐后地要跟他睡觉。开始马赛托还能应付,后来加上院长在内的女人轮流向他发起进攻,他无力招架,终于开口说话,乞求女院长放他出女修道院。(第三天,故事第一)
阿莉白要出家修行,遇到修道士鲁斯蒂科,教她怎样把魔鬼送进地狱。后来,阿莉白越来越喜欢让教士把他的魔鬼放进她的地狱,鲁斯蒂科无力满足她日益旺盛而强烈的要求,竭力躲避她。后来阿莉白被人找回,嫁给了耐巴尔做妻子。(第三天,故事第十)
费埃索莱的教士想勾引一个寡妇,寡妇暗中叫使女做替身,陪教士睡觉,一面派兄弟去把主教请来,请他亲眼看看教士所干的勾当。(第八天,故事第四)
女修道院长捉住了一个犯了奸情的修女,正要把她严办。不想那修女指出院长头上戴的是一条裤子,不是头巾。这裤子也是她在和男人寻欢被他人坏了好事时慌乱之中误作头巾戴在头上的。院长无奈,只得饶恕了她,并从此大开方便之门,再也不和她为难了。(第九天,故事第二)
不过,若引用薄伽丘的原文,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看出他寓讥讽于幽默之中的功夫。
薄伽丘讲述这些幽默而又讽刺意味极强的故事无非是要向人们表明,人的本能力量总是战胜一切的,不管你表面上把自己打扮成什么样,戴上什么样的面具都是枉然。即使是最神圣的宗教信徒仍然抗拒不了本能的力量,那被教徒们认为罪恶的行为恰恰是人类最自然的行为。通过这些故事,薄伽丘既表现了爱有支配一切的能力,本能的力量不可抗拒,表现了小教士动机不太高尚的智慧和生命的欢乐,也表现了宗教的虚伪和反人性。
在《十日谈》里,像上面这种类型的故事可谓比比皆是,异彩纷呈,而且其中妙语连珠。不仅如此,薄伽丘还喜欢借书中主人公的言行来揭露宗教的伪善和丑恶,教皇、教主和教廷的腐化堕落。罗马主教、红衣主教以及教廷中的其他主教“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鲜廉寡耻,犯着‘贪色’的罪恶,甚至违反人道,耽溺男风”。在第一天的故事第二中,他借主人公亚伯拉罕的见闻,猛烈抨击教会的罪恶,痛斥他们“连一点点顾忌、羞耻之心都不存在了;因此竟至于妓女和娈童当道,有什么事要向廷上请求,反而要走他们的门路……他们无一例外,个个都是贪图口腹之欲的酒囊饭袋,那种狼吞虎咽,活像是头野兽,他们首先是色中饿鬼,其次就该算饭肚子的奴隶了”。
亚伯拉罕考察了一段时间之后,“又知道他们个个都是爱钱如命、贪得无厌,甚至人口(这是说,基督徒的血肉)也可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