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部分 (3 / 4)

步。李冰父子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但是玉垒山山石坚硬,当时没有火药炸弹之类强行炸开,只有钢钎和石锤等工具,劳时费力,进展极其缓慢,该怎么办呢?”

静思道:“这真有点难办啊。不过古人说过,世界万物,是一物降一物的。应有克制山石的方法吧。”

东方老人赞赏地点头道:“你能想到这一点,很好。李冰当时在山石上开一些沟槽,然后放上柴草,生大火焚烧,直至岩石发红,再用冰凉的江水泼洒,使岩石爆裂疏松。这就是根据世界万物天然相生相克,一物降一物的思想。我国的五行理论,就是这种思想的简化模型。我国古代的许多伟大工程,在没有现代先进的工具设备条件下,都是根据这种理论思想创造出来。”

静思佩服地道:“古人确实聪明睿智。那么山口打通之后,是不是可以引水灌溉了。”

东方老人道:“此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江心处筑分水堤,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

静思道:“这样就把江水分为两支了,一支顺江而下流入长江,一支引入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既解决了泄洪,又能引水灌溉。”

东方老人道:“那么两江水量如何分配,做到枯水不缺,洪水不淹呢?枯水季节,岷江水流量小,要保证灌溉;洪水季节,又使灌区不受水灾。”

静思搔头道:“这个真有难度啊。枯水季节,岷江水流量小,需要流入内江水多些;洪水季节,使灌区不受水灾,需要流入内江水少些。这相当于让固定的分水堤,在枯水和洪水不同季节,能自动改变水量分配,有点不可能啊。”

东方老人道:“李冰父子却做到了,他们把分水堤巧妙地选择在岷江的弯道处。枯水季节,水量六成进入内江,四成进入外江;洪水季节时,利用水流在弯道处的自然规律,四成水进入内江,六成以上的水进入外江。分四六,平涝旱,具有天然调节分流比例的功能。”

静思道:“水流还有这样的自然规律,李冰父子对水流规律认识真是深刻啊。”

东方老人道:“已选好了位置,现在要在江心修筑分水堤了。江心水高涌大,水流急速,筑成的堰提要很坚固,否则随时都会被洪水冲走。用什么材料呢?那时没有钢筋混凝土,即使有钢筋混凝土,也只是强行阻塞,而非天然疏导。”

静思道:“往江心抛大石块,怎样,会不会被冲掉?”

东方老人道:“开始他们采用抛石块的方法,结果没有成功。因为,抛下去的石块,经不住洪水的冲击,不断地被洪水冲走。这种以刚制刚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李冰想到以柔克刚的方法,编大竹笼,内装满鹅卵石,一个一个地沉入江底。大竹笼在湍流的水中安然不动,稳稳地固定在那里,周围再用大石头加固,就这样分水大堤建成。因大堤前端像鱼之头,故称为鱼嘴分水堤。”

静思道:“这样分流泄洪、引水灌溉,基本上就解决了。”

东方老人道:“是差不多了。只是岷江的水量,不论枯水季节还是洪水季节,水量都不是均等的。所以经分水堤引入宝瓶口的水量忽大忽小,很不稳定。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飞沙堰溢洪道。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当内江水量大时,就能漫过溢出流入外江,起二次调节水量的作用。”

静思道:“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都建成了。都江堰的泥沙排放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是当今水利工程都为之困扰的问题。”

东方老人道:“在鱼嘴分流处,内江处于凹地,外江处于凸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