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融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着很神奇的地位,即便这种融洽在刑风家塌方了一半,但那塌方一半的原因是由不可抗拒的病劫造成,所以并不影响刑风由此对父亲的理解和敬重。或许因为家中少了娘亲的存在,饭会做得硬些,被褥衣服上的破洞会多一些,但刑风的精神世界是完整的。
莫叶则不同,在师父林杉的照顾影响下,她的想法要比刑风多且细,多思者则多忧。莫叶很早就在怀疑自己的父母到底还有没有活着,如果活着,为什么不跟自己在一起。
之前,她因为不能太确定这个问题的前面半部分,所以对于后面半部分的质疑就更淡了。但在这几天发生的事中,她开始能确定这个问题的前半部分,可若是她的父母还在世的设想能够成立,那么问题的后半部分也就顺应突显出来。
所以,她心里的那个问题的重心,从开始的‘我的父母到底是死是活’变成了后面的‘他们为什么不要我’,显然后面的那个问题的答案更复杂,更让人揪心。
被抛弃,几乎是所有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会从骨子里害怕乃至衍生成为刻骨怨恨的问题来源。
虽然通过莫叶的话,刑风能隐隐感觉到莫叶此时是在说她自己,但刑风不是当事人,所以作为一个旁听者,知道这件事的他心里会有惊讶,然而他不会像莫叶那样被某种情绪所困扰,能得出比较理性的看法。
这就叫做旁观者清。
站在不同角度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有时候当人们心中有困扰时,能有个让自己信任的人一同商讨一下,也是种很好的福分。
莫叶庆幸于在邢家村能遇到邢风这样一个可以敞开心怀交谈的朋友。
刑风的口封极严,这让莫叶能够放心与他交谈,而刑风并不是因为把莫叶的话当耳旁风,没有听进心里才会口封严,因此莫叶每与他交谈一次,都能得到一些不一样的感悟。
认真的思索了一番莫叶的话,刑风又补充说道:“我相信父母对孩子的牵挂是不会轻易斩断的,所以做子女的也不能轻易质疑父母的所为。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别离的时刻,即便是父母也不可能每一天都能陪在自己身边。那……那个孩子也许会有一段时间与父母分离,但他只要有回家的那一天,就说明他的父母心里是一直有他的,有了这些就够了。”
刑风说到这里话语一顿,似乎觉得自己说的这番话对于安慰莫叶来说,太缺乏力道,所以他在沉吟了一下后,微微低下头,又慢慢说道:“从我记事开始,印象中我爹很少待在家里。我时常一个人蹲在家门口等他回来,起初也迷茫过,但是后来我坚信一点,就是他无论出去多久,总会有回来的时候,给我带吃的,问我穿得暖不暖,所以我倒不觉得我跟那些父母在傍的孩子有什么不同了。”
刑风的这段话落入莫叶耳中,她不禁怔了怔,因为她从这段话中感觉到刑风似乎想通了她口中所说的‘那个孩子’其实就是她自己。
只是待莫叶偏头看向刑风时,却见他将头埋得很低,就快磕到蹲着的双膝上,所以看不到此时他脸上的神色。
没有对视上刑风的双眼,莫叶心下稍安。此时是她内心情绪最复杂也是最敏感的时候,她不想让任何目光碰触到她的双眼以至于看到她的内心深处。然而莫叶同时又是心中一黯,忽然觉得相较于刑风来说,自己已经算是很幸福了。
刑风只有一个长期在外不归家的父亲,而她的身边有时刻替她遮挡风雨的师父,时常逗她开心的马叔叔,还有每天为她准备可口饭菜、浆洗缝补衣物的婶娘,生活在这样一个家里,没有父母的存在又算得了什么呢?
莫叶的嘴角下意识里微微弯了一下,随着这点脸部弧度的变化,莫叶只觉得覆在脸上的那片有些僵硬的冰霜在瞬间支离破碎,同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