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部分 (3 / 5)

�431�440�512�30�65�8100�0

差异:基于当前中国中产阶层认同的讨论

奥索基在其著名的《社会意识中的阶级结构》一书中指出:不同社会类型或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于社会结构的感知、想象和解释是不同的。Ossowski;Stanislaw; Class Structure in the Social Consciousness (London: Routledge; 1998); pp�6~7� 李春玲认为,与社会区分相关的一系列的想象会发展成为对社会结构的一套系统的阐释,它与实际存在着的社会结构是高度关联的。李春玲,同前引书,《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分层想象》。因此,通过对中产阶层的认同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考查当前的社会分层系统及其机制运作。

在以上对中产阶层认同的研究分析中,我们发现了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人们的主观自我定位与客观分层之间的不一致;二是人们的自我阶层认同有向下倾斜的趋势;三是处于社会中下层人员的相对剥夺感。下面我们将一一对它们进行讨论分析。

自我认同与定位偏差(2)

1�假性阶级意识

有的学者把人们的主观自我定位与客观分层之间的不一致现象称之为假性阶级意识。蔡淑铃,同前引书,第87页。在本研究中,自我主观认定为中产阶层的占85�5%,如果将自认为属于社会中下层的28�4%去掉,那么自我认同为中产阶层也有57�1%,这个数据相对来说是比较保险的。中国人有“中庸”意识以及“爱面子”的心态,即便经济条件很差的人,也宁愿把自己归为“中下层”,而不愿归属为“下层”。所以笔者认为,如果把自己归为“中下层”的比例拿掉,自我认同为社会中层的比例就是应该是比较没有水分的。而根据研究设立的社会分层指标得到的客观中产阶层认定只有11�9%。这种巨大的偏差反映出,当前人们对社会经济差异的体验和认识并不深刻,他们尚未形成群体或阶层(阶级)的归属意识或地位的认同感,这同时也反映出这些人的社会区分意识并不强烈。李春玲在其文《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分层想象》中提到:如果具有相同经济特征的人把自己都归为同一类人或相似的社会经济(等级)位置,即表明他们有群体或阶层(阶级)的归属意识或地位的认同感,这意味着这些人具有强烈的社会区分意识。反之,如果人们难以给自身明确定位,或者主观定位与其客观的社会经济状况缺乏一致性,即意味着他们对社会经济差异的体验和认识并不深刻。

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日本人的实际阶层分布与“阶层归属意识”一直有着明显的差距。按照“上、中上、中中、中下、下”五分法,中层按均态分布应该占人口的60%;但在抽样调查的人群中,认为自己是中层的占到77%;如果加入政治、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的综合考虑,具有“中流”意识的日本人占到90%以上。因此王思睿认为,“中流”意识与“分化”、“断裂”意识哪一个占上风,对于中产阶层的形成具有截然不同的影响,绝不是无关紧要的事。王思睿,同前引书。

中产阶层的自我认同比例已经超过半数,可以想象当前中国“中层意识”占据了社会主流。我们可以认为,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心态是稳定的。尽管存在着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等,但这种不均等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改革开放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尽管改革开放也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但人们对此表现出了较为宽容的态度。

2�阶层自我认同偏下

在本研究中,自认为属于社会中上层与中中层的比例合计为57�1%,认为属于社会中下层和下层的人们在城市中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